[实用新型]提升机机筒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8511.1 | 申请日: | 2013-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19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华;黄俊强;陈益涛;王何艳;张时英;胡舒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国粮仓储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3/06 | 分类号: | B23P23/0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侯雁 |
地址: | 213300 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升 机筒 生产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升机,特别涉及一种提升机机筒生产线。本实用新型属于提升设备及零部件制造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提升机是一种常用垂直输送设备,其主要由机头、机座和机筒构成,机筒置于机头和机座之间。现有斗式提升机基本结构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93829U斗式提升机,在此不再复述。
目前,机筒常见形态为矩形,一般由薄钢板直接压制而成,机筒制作的自动化水平不高。现有的机筒存在着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质量不稳定等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的提升机机筒生产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提升机机筒生产线,其包括1#放料机、校平机、1#辊压成型机、2#放料机、2#辊压成型机、咬口机、校直机和液压剪切机,其中:
所述1#放料机的数目是两台,所述两台1#放料机后均依次连接校平机和1#辊压成型机;
所述2#放料机的数目是两台,所述两台2#放料机后均依次连接2#辊压成型机;
所述1#辊压成型机和2#辊压成型机后依次连接咬口机、校直机和液压剪切机。
进一步,所述1#放料机1和2#放料机4均是液压放料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实现批量生产,不仅效率高,而且质量可靠稳定,只需将原料卷板放在放料机上,合格的机筒成品就可以自动的生产出来,有效的提高的生产效率,并且能够达到较高的的装配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生产出的提升机机筒成品。
图中:1、1#放料机,2、校平机,3、1#辊压成型机,4、2#放料机,5、2#辊压成型机,6、咬口机,7、校直机,8、液压剪切机,9、提升机机筒成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放料机,依据需要将板材逐渐放料的设备,常见的放料机有电动放料机和液压放料机。
辊压成型机,常见于冷轧辊压成型机,其运用辊对板材进行冷轧加工。
校平机是板材加工中常用的设备,校平机适用于各种冷、热轧板材的矫平。
咬口机,又称辘骨机、咬缝机、咬边机。其主要用于闭合连接的咬口加工。
校直机是对加工过程中产生变形的产品进行校直的设备。
液压剪切机,主要运用液压油驱动刀,并对板材进行剪切。
上述设备均为现有技术,为实现提升机机筒自动化生产,发明人在现有设备基础上提出一种提升机机筒生产线,该机组包括1#放料机1、校平机2、1#辊压成型机3、2#放料机4、2#辊压成型机5、咬口机6、校直机7和液压剪切机8,其中:
1#放料机1的数目是两台,两台1#放料机1后均依次连接校平机2和1#辊压成型机3;
2#放料机4的数目是两台,两台2#放料机4后均依次连接2#辊压成型机5;
1#辊压成型机3和2#辊压成型机5后依次连接咬口机6、校直机7和液压剪切机8。
上述1#放料机1优选液压放料机。上述2#放料机4优选液压放料机。
正常工作时,两台1#放料机1同时放料,通过校平机2校平后成为机筒的上下两块板;校平后通过1#辊压成型机3对机筒的上下两块板进行轧制,形成提升机机筒的上下两块板;两台2#放料机4同时放料,通过2#辊压成型机5的轧制,形成提升机机筒的左右两块板;将轧制完好后的四块板送入咬口机6,使四块板咬口并成为提升机机筒;然后将提升机机筒送入校直机7进行校直,以达到所要求的精度;最后将校直后的提升机机筒送入液压剪切机8进行剪切,制成提升机机筒成品9,如图2所示。通过机组的连续运转,能实现提升机机筒的批量生产,不仅效率高,而且质量可靠,只需将原料卷板放在放料机上,机筒成品就可以自动生产出来。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国粮仓储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国粮仓储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85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