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铁路路基状态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3142.7 | 申请日: | 2013-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3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于航;张蕾;曹杉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D1/00 | 分类号: | E02D1/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张宏威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路基 状态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道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在铁道修建之前,首先需要对铁路铺设地区的路基进行监测,判断路基是否适合铺设铁路,以确保火车、地铁等的运行安全。目前,对于路基的监测基本是在铁路铺设的前期,进行的较短时间抽样检测,这种检测的准确性较低,尤其对于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四季温度差异较大,不同季节的路基状态参数差异极大,因此,就需要一种专用的可以长时间进行监测路基状态的装置以适应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路基状态监测装置的准确性低,难以实现长时间连续监测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铁路路基状态监测装置。
铁路路基状态监测装置,它包括测量体、温度传感器61、湿度传感器71、土压力计81、位移计91、横向应变传感器41和纵向应变传感器51;所述测量体为左右对称结构,该测量体由测量杆1、一号承载腔8、二号承载腔9、一号承载翼4和二号承载翼5组成;
测量杆1的前端为圆锥型,且所述测量杆1的中心沿轴向开有走线槽;
测量杆1侧壁的下部开有一号盲孔6和二号盲孔7;所述温度传感器61和湿度传感器71分别嵌固在一号盲孔6和二号盲孔7中;
一号承载腔8和二号承载腔9均为末端开口且前端为锥型的结构;
一号承载腔8和二号承载腔9均固定在测量杆1侧壁的下部,且位于测量杆1的左右两侧;土压力计81和位移计91分别设置在一号锥形腔8和二号锥形腔9中;
一号承载翼4的一端和二号承载翼5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测量杆1主体的上部左右两侧;所述一号承载翼4和二号承载翼5均与测量杆1的主体垂直;
横向应变传感器41和纵向应变传感器51分别设置在一号承载翼4和二号承载翼5上。
温度传感器61、湿度传感器71、土压力计81、位移计91、横向应变传感器41和纵向应变传感器51均为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对路基的长时间连续监测,能够实时按需获取监测数据,监测准确性高,同比提高2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具体实施方式,铁路路基状态监测装置,它包括测量杆1、一号承载腔8、二号承载腔9、一号承载翼4、二号承载翼5、温度传感器61、湿度传感器71、土压力计81、位移计91、横向应变传感器41和纵向应变传感器51;
测量杆1的前端为圆锥型,且所述测量杆1的中心沿轴向开有走线槽;
测量杆1侧壁的下部开有一号盲孔6和二号盲孔7;所述温度传感器61和湿度传感器71分别嵌固在一号盲孔6和二号盲孔7中;
一号承载腔8和二号承载腔9均为末端开口且前端为锥型的结构;
一号承载腔8和二号承载腔9均固定在测量杆1侧壁的下部;土压力计81和位移计91分别设置在一号锥形腔8和二号锥形腔9中;
一号承载翼4的一端和二号承载翼5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测量杆1主体的上部;所述一号承载翼4和二号承载翼5均与测量杆1的主体垂直;
横向应变传感器41和纵向应变传感器51分别设置在一号承载翼4和二号承载翼5上。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主体埋入路基,仅将线端露出地表,用于连接读取设备。
为了更加准确的对铁道修建区域的路基进行测量,可以采用多个本实用新型分布在不同的点上,进行多点测量。
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时采集一个观测点的温度、湿度、土压力、位移、横向应变力和纵向应变力,从而实现对该地区的多种数据监测。在铁路建设前一年,将本实用新型埋入地下,一年内进行多次数据采集,保证了数据的长期监测,以获取该地区的地质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具体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的铁路路基状态监测装置区别在于,温度传感器61、湿度传感器71、土压力计81、位移计91、横向应变传感器41和纵向应变传感器51均为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31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