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轨道几何检测系统轨距水平标定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29572.1 | 申请日: | 2013-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95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刘维桢;尹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北京铁科英迈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14 | 分类号: | G01B11/14;E01B3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景辉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几何 检测 系统 轨距 水平 标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具体一种轨道几何检测系统轨距水平标定尺。
背景技术
轨道检测系统是用来检测轨道的几何状态不平顺状况,以便评价轨道几何状态,从而保障行车安全、平稳、舒适和指导轨道养护维修的系统。目前轨检系统在轨道检查车与综合检测列车上所使用,而现代轨检系统一般采用惯性基准法、非接触式测量的方式,并基于激光摄像原理。
激光摄像式检测系统与所检测的轨道之间对于轨道横向(轨距基准)与轨道垂向(水平基准)需要保持测试数据的一致性,这就需要对于轨距与水平的标定。检测系统采用的基准点是在轨顶面以下16mm处,以此来作为轨道横向、垂向的参考点。
采用道尺标定轨距、水平时,由于在轨道上放置道尺的位置与激光摄像截面位置并不一致,这样道尺上测量的轨距、水平值并不能为检测系统提供准确的标定参考。尤其在轨道存在肥边时,检测系统采用基准是轨顶面以下16mm处,那么对于标定轨距时,由于肥边引起的误差只能估算,人为的进行去除,这样势必会带来一定的误差,从而影响检测系统的精度。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标定激光摄像式检测系统(用于轨道检查车与综合检测列车)的轨距不精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几何检测系统轨距水平标定尺(简称轨距水平标定尺),以解决标定激光摄像式检测系统(用于轨道检查车与综合检测列车)轨距不精确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轨道几何检测系统轨距水平标定尺,所述轨道几何检测系统轨距水平标定尺包括:
左水平板和固定的垂直连接在所述左水平板下方的左竖直板;
右水平板和固定的垂直连接在所述右水平板下方的右竖直板;
水平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左水平板和所述右水平板,并延伸至所述左水平板的左端以及所述右水平板的右端,所述水平连接板垂直所述左竖直板和所述右竖直板,并且所述水平连接板覆盖在所述左竖直板和所述右竖直板的上方;
所述左水平板与所述左竖直板形成左直角,所述右水平板与所述右竖直板形成右直角,所述左直角与所述右直角均位于所述水平连接板之下,并且所述左直角与所述右直角相向设置;
激光测量孔,设置在所述左水平板和右水平板的上表面上,所述激光测量孔至少包括第一套激光测量孔,
所述第一套激光测量孔包括:设置在左水平板上的第一孔和第二孔,设置在右水平板上的第三孔和第四孔,第一孔和第二孔的连线与第三孔和第四孔的连线位于第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条直线平行所述轨道几何检测系统轨距水平标定尺的长度方向;
所述左竖直板的内侧面和所述右竖直板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标定值;
所述左竖直板的内侧面和所述右竖直板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在1414-1410mm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轨道几何检测系统轨距水平标定尺还包括:一个高低调整螺栓,所述高低调整螺栓设置在水平连接板的一端,并且所述高低调整螺栓垂直穿过所述左水平板或右水平板。
进一步的,所述激光测量孔还包括:第二套激光测量孔,所述第二套激光测量孔包括:设置在左水平板上的第五孔和第六孔,设置在右水平板上的第七孔和第八孔,所述第五孔和第六孔的连线与所述第七孔和第八孔的连线位于第二条直线上,所述第二条直线平行所述第一条直线并与所述第一条直线距离大于零。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连接板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所述左竖直板和所述右竖直板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连接板上设有手提孔。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连接板与所述左水平板和所述右水平板的两端分别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左水平板和左竖直板为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右水平板和右竖直板为一体式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北京铁科英迈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北京铁科英迈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295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