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25316.5 | 申请日: | 2013-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5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 | 分类号: | G02F1/13;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以往的电视都有着比较宽的边框,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大众眼光的转变,逐渐对窄边框越来越青睐。而根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旗下研究部门WitsView针对大尺寸显示器面板规格趋势观察,随着TV面板平均尺寸加速放大的情况下,窄边框(Narrow bezel)的设计强调大尺寸TV的外观美感,成为高阶产品“识别证”以及各家TV品牌的主打规格。如图1所示,图1为传统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前框10'、背板30'和胶框40',由胶框40'包住背板30',然后由前框10'包住胶框40',这样做的好处是结构设计简单,组装容易,模具容易实现。但是为了保证前框10'、背板30'和胶框40'的强度,使得液晶显示装置的宽度受到前框10'、背板30'和胶框40'三者的厚度限制,无法进一步的减小液晶显示装置的宽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旨在减小液晶模组的宽度,实现窄边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前框、液晶面板、背板、胶框、导光板和光学膜片组,所述前框包括水平板和由水平板垂直延伸形成的竖直板,所述背板包括用于承载上述导光板的底板,以及由底板垂直延伸形成的侧壁;所述前框的水平板压接所述液晶面板,竖直板扣在所述背板的侧壁的外侧,所述前框的竖直板上设有若干开口;所述背板的侧壁在所述开口处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和所述开口相连形成一个通道,所述胶框在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具有向所述侧壁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壁、与第一延伸壁相连且位于所述通道中的第二延伸壁、与第二延伸壁相连且位于所述背板的侧壁外侧的第三延伸壁。
优选地,所述胶框包括高度不同的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所述第一台阶位于所述前框的水平板和背板的侧壁之间,所述第一台阶在上述开口处设置有上述延伸部,第二台阶位于所述液晶面板和光学膜片组之间。
优选地,所述胶框的第三延伸壁与所述侧壁卡合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三延伸壁上设有限位孔或凸台,对应的,所述侧壁上设有凸台或限位孔。
优选地,所述侧壁上设有多个第一定位孔,所述竖直板对应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定位孔适配的第一定位凸块,所述第一定位凸块和第一定位孔配合,以使所述侧壁与所述竖直板卡合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竖直板上进一步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孔,所述侧壁上进一步设置有多个与第二定位孔适配的第二定位凸块。
优选地,当所述第一定位凸块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内,所述第二定位凸块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孔内时,所述第一定位凸块和所述第二定位凸块相互抵接。
优选地,所述前框为矩形框,由水平板和竖直板围成。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前框的竖直板上设置开口,所述背板的侧壁在所述开口处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和所述开口相连形成一个通道,所述胶框在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具有向所述侧壁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壁、与第一延伸壁相连且位于所述通道中的第二延伸壁、与第二延伸壁相连且位于所述背板的侧壁外侧的第三延伸壁,从而实现前框、背板和胶框之间的固定。由于在背板和竖直板之间减少了一个胶框的厚度,因此可进一步减小液晶显示装置的宽度,实现窄边框。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一实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沿B-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沿C-C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2531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