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压力均衡型双层共挤流道的挤出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17522.1 | 申请日: | 2013-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26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毕登攀;吴翠红;王俊宇;刘来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铜陵中发三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12 | 分类号: | B29C47/12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 34105 | 代理人: | 程霏 |
地址: | 244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压力 均衡 双层 共挤流道 挤出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异型材挤出模具,尤其涉及用于两种PVC材料共同挤出的具有压力均衡型双层共挤流道的挤出模具。
背景技术
建筑节能是节能环保产业中的重要部分,建筑节能关键是门窗节能,塑料门窗作为一种新型节能环保产业蓬勃发展。普通塑料门窗型材所采用的是以PVC树脂为主要原料生产,在塑料异型材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废料,以及在塑料门窗组装加工过程中的下料和切角等工序也会形成部分废料。对这些生产废料的处理过去通常是粉碎后填充到PVC原料中再利用或降级加工成其它塑料制品。前者会影响制品的表面色泽、机械性能及其它质量指标;而后者造成经济损失。衡量节能窗性能的指标体现在废旧原料的回收利用、型材断面的创新设计、型材的隔热保温等。通过改进普通塑料门窗型材的结构,将型材可视面采用优质PVC材料而非可视面及内筋则采用回收PVC材料或成本较低的普通PVC材料,两种材料同时挤出成型,形成双面双塑的共挤门窗型材。这就需要对型材挤出模具进行大力技术创新。设计开发压力均衡型双层共挤流道迫在眉睫。从而使下游型材企业能充分利用回收废料和节约原材料成本,实现节能环保、变废为宝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型材挤出模具不能同时挤出两种材料形成双面双塑的共挤门窗型材,对塑料异型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不能充分利用作为塑料门窗型材的非可视面及内筋,为此提供一种具有压力均衡型双层共挤流道的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具有压力均衡型双层共挤流道的挤出模具,它包括主流道、过渡板、第一支架板、第二支架板、压缩板、预成型板和成型板,所述过渡板、第一支架板和第二支架板上设有横向开设的共挤流道,所述主流道外间隔设置有与共挤流道连通的独立封闭腔室,所述共挤流道依次经过压缩板和预成型板向成型板延伸。
上述方案的改进是所述独立封闭腔室与模具本体的水平方向呈一定倾角。
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共挤流道在第一支架板内向第二支架板延伸的部分设有倾角使得共挤流道收缩以增大对经过的共挤料的压力。
上述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共挤流道是径向逐渐收缩的渐变式流道,所述主流道是径向逐渐收缩的渐变式流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优质PVC材料送入共挤流道流入独立封闭腔室最后成型为型材可视面,将普通或回收PVC材料送入主流道成型为型材非可视面及内筋,两种材料同时挤出成型,形成双面双塑的共挤门窗型材,充分利用了回收废料和节约原材料成本,实现节能环保、变废为宝的目的,共挤流道和主流道分隔开, 共挤料通过径向逐渐收缩的渐变式流道,会产生一定的共挤压力;再途经压缩板、预成型板,成型板,其间共挤缝隙面积越来越小,与主流道内的普通或回收PVC材料在成型板汇合时,产生更大的挤出压力,来保证结合处紧密牢固;另外独立封闭腔室与模具本体的水平方向呈一定倾角,共挤流道在第一支架板内向第二支架板延伸的部分设有的倾角进一步增强了料流的挤出压力及挤出流速,确保挤出合格的型材制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是共挤流道进料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第一支架板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第二支架板示意图;
图5是图1中过渡板示意图;
图6是图4中Q-Q面剖图;
图7是图5中T1-T1面剖图;
图8是图3中G-G面剖图;
图9是图3中T-T面剖图;
图中,1、主流道,2、过渡板,3、第一支架板,4、第二支架板,5、压缩板,6、预成型板,7、成型板,8、共挤流道,9、独立封闭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主流道1、过渡板2、第一支架板3、第二支架板4、压缩板5、预成型板6和成型板7,过渡板、第一支架板和第二支架板上设有横向开设的共挤流道8,主流道外间隔设置有与共挤流道连通的独立封闭腔室9,共挤流道依次经过压缩板和预成型板向成型板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铜陵中发三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铜陵中发三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175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