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压敏感电路、频率源及其压控振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17230.8 | 申请日: | 2013-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81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邢志刚;陈杰;杨宝锋;郭晓乐;崔建伟;魏学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L7/099 | 分类号: | H03L7/099;H03L7/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瑞方达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4 | 代理人: | 张约宗;高瑞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压 敏感 电路 频率 及其 压控振荡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压敏感电路、频率源及其压控振荡器。
背景技术
电压敏感电路是指这类电路对不同电压的输入信号呈现出不同的特性,其包括有电感组件。而频率源作为一种电压敏感电路,相位噪声是其重要衡量因素。
在频率源的锁相环中,充电泵所输出的泵电流经过环路滤波器后,形成射频控制电压,以控制压控振荡器的频率。例如,如图1所示的压控振荡器,三极管Q1005是有源振荡单元,为压控振荡器的建立提供能源。绕线电感L5为变容二极管D1006、D1007提供直流通路,电感L1016为D1004、D1005提供直流通路。变容二极管D1006、D1007、D1004、D1005在射频控制电压(RFCV)的作用下,产生可调的变化电容,这些变化电容与后面的电容、电感一并形成谐振单元,该谐振单元的谐振频率决定压控振荡器的振荡频率。
但是,由于压控振荡器的压控增益较高,射频控制电压(RFCV)的微小波动都会转换成相位噪声干扰,导致压控振荡器被干扰,如图2所示,曲线S11为没有干扰信号时的噪声数据,曲线S12为受到外界干扰后的相位噪声数据,从曲线S11、S12可看出,在10KHz频点处,相位噪声受干扰后恶化了25dB。
目前,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来提高频率源的抗干扰能力:
1.采用电阻替代绕线电感L5,这种方式相比能感应出干扰电压的绕线电感,可减少空间干扰的耦合,提高干扰的抑制能力,但是,这种方式严重增加了噪声电阻。
2.采用叠层电感替代绕线电感L5,这种方式也能够减小空间干扰的耦合量,但同样会恶化等效噪声电阻(叠层电感的等效串联电阻要大于绕线电感的等效串联电阻)。
综上,以上两种方式都存在减少空间干扰耦合与噪声电阻恶化的矛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减少空间干扰耦合与噪声电阻恶化的矛盾的缺陷,提供一种电压敏感电路、频率源及其压控振荡器,能解决减少空间干扰耦合与噪声电阻恶化的矛盾。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电压敏感电路,包括电感组件,所述电感组件包括2N组绕线电感组,N为自然数,第奇数组绕线电感组与其后面相邻的绕线电感组平行且靠近设置;
当N=1时,第一组绕线电感组的同名端与第二组绕线电感组的同名端相连,第一组绕线电感组的异名端为信号输入端,第二组绕线电感组的异名端为信号输出端;或者,第一组绕线电感组的异名端与第二组绕线电感组的异名端相连,第一组绕线电感组的同名端为信号输入端,第二组绕线电感组的同名端为信号输出端;
当N>1时,第奇数组绕线电感组的同名端与其后面相邻的绕线电感组的同名端相连,第一组绕线电感组的异名端为信号输入端,第2N组绕线电感组的异名端为信号输出端,而且,除第一组绕线电感组外的其它第奇数组绕线电感组的异名端分别与其前面相邻的绕线电感组的异名端相连;或者,第奇数组绕线电感组的异名端与其后面相邻的绕线电感组的异名端相连,第一组绕线电感组的同名端为信号输入端,第2N组绕线电感组的同名端为信号输出端,而且,除第一组绕线电感组外的其它第奇数组绕线电感组的同名端分别与其前面相邻的绕线电感组的同名端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压敏感电路中,第奇数组绕线电感组与其后面相邻的绕线电感组均包括一个绕线电感。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压敏感电路中,第奇数组绕线电感组与其后面相邻的绕线电感组均包括至少两个相串联的绕线电感,且第奇数组绕线电感组与其后面相邻的绕线电感组中相同位置的绕线电感的同名端分别对应靠近。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压敏感电路中,第奇数组绕线电感组与其后面相邻的绕线电感组在水平面内平行设置或在垂直面内平行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压敏感电路中,所述电压敏感电路设置于金属屏蔽壳内。
本实用新型还构造一种压控振荡器,包括电感组件,所述电感组件包括2N组绕线电感组,N为自然数,
第奇数组绕线电感组与其后面相邻的绕线电感组平行且靠近设置;
当N=1时,第一组绕线电感组的同名端与其后面相邻的绕线电感组的同名端相连,第一组绕线电感组的异名端为信号输入端,第二组绕线电感组的异名端为信号输出端;或者,第一组绕线电感组的异名端与其后面相邻的绕线电感组的异名端相连,第一组绕线电感组的同名端为信号输入端,第二组绕线电感组的同名端为信号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172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