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刚性放电极的电除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9335.9 | 申请日: | 2013-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53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浏;高明峰;沈煜辉;王秀和;魏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华电环保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40 | 分类号: | B03C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郭防 |
地址: | 100035 北京市西城区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刚性 电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除雾装置,特别是捕集燃煤电厂湿法脱硫后烟气中细颗粒物的刚性放电极的电除雾装置,属于燃煤电厂环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燃煤电厂所使用的电除雾装置对湿法脱硫后烟气中细颗粒物的捕获能力极强,因而未来电除雾装置在火力发电厂将会得到广泛使用。尤其是在导电玻璃钢被用作收尘极时,电除雾装置的优点越发被突显出来。但是目前所使用的放电极都是刚度较差的导电材料制成,如果电除雾装置中的风速较大时,非放电极容易发生摆动,造成放电极与收尘极所形成的电场不稳定以及固定绝缘装置“爬电”的后果,严重时会在两极之间拉弧或引起电场的二次电压的波动,极大程度地影响了电除雾装置对细颗粒物的脱出效率和电除雾装置的安全使用,而且其抗腐蚀能力较差,使用寿命较短,维修成本较高,因此,传统的电除雾装置的放电极急待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刚性放电极的电除雾装置,其放电极采用刚性导电耐腐材料制成,而且放电极与收尘极之间形成稳定的电场,改善了电除雾装置对细颗粒物的脱出效率并能确保电除雾装置安全使用,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并降低了设备的保养和维修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刚性放电极的电除雾装置,包括电除雾装置本体和供电系统,其中电除雾装置本体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进气口、气流分布装置、进气室、除雾室以及排气室,排气口设于排气室一侧,电除雾装置本体上方设有绝缘箱,供电系统与绝缘箱相连接,除雾室内设有放电极和收尘极,放电极的一端设有上吊架,放电极的另一端设有下吊架,放电极一端的上吊架与绝缘箱内的高压输入端相连接,收尘极上设有贯穿孔,收尘极设于除雾室的内壁上,放电极的每个电极棒贯穿于收尘极并通过下吊架相连接形成刚性结构,放电极下端通过下吊架相连接,使放电极不随烟气的流动而发生摆动。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的柔性的电极装置所形成的电场不稳定、固定绝缘装置“爬电”、两极之间拉弧以及引起电场的二次电压的波动等一系列问题。在使用过程中,烟气从进气口进入气流分布装置,再由气流分布装置进入进气室,当烟气进入除雾室后,放电极和收尘极之间形成的电场使烟气中的细颗粒物荷电后向收尘极运动并附着在收尘极上,接着净化后的气体通过排气室上的排气口排出。
前述的这种刚性放电极的电除雾装置中,清洗装置设于电除雾装置本体内的进气室的上方。当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细颗粒物附着在收尘极和放电极上,对电场的强度造成一定影响,清洗装置可以定期对收尘极和放电极进行清洗,确保电除雾装置的清洁,极大程度地降低了电除雾装置的维修和保养的成本。
前述的这种刚性放电极的电除雾装置中,放电极位于收尘极中心,使其形成均布的、稳定的电场,使细颗粒物荷电、移动并附着在收尘极上。
前述的这种刚性放电极的电除雾装置中,所述电除雾装置本体的为玻璃钢、碳钢内衬玻璃鳞片或双相不锈钢制成。玻璃钢、碳钢内衬玻璃鳞片和双相不锈钢均为耐腐蚀的材料,可以减小烟气中的硫化物或其他的腐蚀性物质对设备的腐蚀,从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前述的这种刚性放电极的电除雾装置中,所述的收尘极为导电玻璃钢或双相不锈钢材制成。
前述的这种刚性放电极的电除雾装置中,收尘极为蜂窝式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刚性放电极的电除雾装置,其放电极采用刚性耐腐材料制成,且放电极采用刚性连接,放电极与收尘极之间可形成稳定的电场,同时,可以定期对放电极与收尘极进行清洁,间接地改善了电除雾装置对细颗粒物的吸附效率,稳定的电场保证了电除雾装置能确保其安全使用,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电除雾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除雾装置A-A剖视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电除雾装置本体,2-供电系统,3-进气口,4-气流分布装置,5-绝缘箱,6-除雾室,7-放电极,8-收尘极,9-清洗装置,10-进气室,11-上吊架,12-排气室,13-下吊架,14-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华电环保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华电环保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93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