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润滑给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8003.9 | 申请日: | 2013-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49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钱卫;郁静得;钱宇辉;李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市喜利得润滑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23/00 | 分类号: | F16N23/00;F16N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润滑 | ||
1.智能润滑给油器,包括壳体(1)及竹节状第一活塞(2),所述壳体(1)中设有第一活塞腔(12),所述第一活塞(2)设于所述第一活塞腔(12)内,所述第一活塞腔(12)具有进油口(120)及第一出油口(121);
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中还设有储油腔(13),所述储油腔(13)底部与所述第一出油口(121)连通,所述储油腔(13)上部设有第二出油口(1301);
所述储油腔(13)内通过弹簧(302)设置有倒“T”形第二活塞(3),所述第二活塞(3)内设有过油通道(301);
所述第二活塞(3)顶部设有发讯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润滑给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竹节状第一活塞(2)包括两第一活塞部(21)及连接所述第一活塞部(21)的第一连接部(22),所述第一连接部(22)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活塞部(21)的直径;所述第一活塞腔(12)的内径与所述第一活塞部(21)的直径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润滑给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120)与所述第一出油口(121)位于同一水平面,设于所述第一活塞腔(12)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润滑给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2)在原始位置(I)及工作位置(II)间活动,在原始位置(I)时,所述第一活塞部(21)将所述进油口(120)及所述第一出油口(121)截止,在工作位置(II)时,所述第一连接部(22)位于所述进油口(120)及第一出油口(121)位置,所述进油口(120)与所述第一出油口(121)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智能润滑给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腔(13)包括上油腔(131)及下油腔(132),所述下油腔(132)的内径大小小于所述上油腔(131)的内径大小;所述下油腔(132)底部设有第二进油口(1321),所述第二进油口(1321)通过导油通道(23)连通于所述第一出油口(121);所述上油腔(131)侧壁设置所述第二出油口(13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润滑给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倒“T”形第二活塞(3)包括下方第二活塞部(31)及上方连接所述第二活塞部(31)的第二连接部(32),所述下方第二活塞部(31)的直径与所述下油腔(132)内径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润滑给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302)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2)外,所述弹簧(302)一端抵设于所述第二活塞部(31)上边沿,另一端抵设于所述上油腔(131)上壁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润滑给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油通道(301)设于所述第二活塞部(31)内,所述过油通道(301)呈倒“L”形,所述过油通道(301)一端从所述第二活塞部(31)下表面通入,另一端从所述第二活塞部(31)侧面上部导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润滑给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302)压缩至最短长度时,所述第二活塞部(31)上表面与所述第二出油口(1301)的最低面齐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润滑给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讯器(4)设于所述第二活塞(3)正上方,所述弹簧(302)压缩至最短长度时,所述第二连接部(32)顶端与所述发讯器(4)连通,所述发讯器(4)启动,所述弹簧(302)恢复时,所述第二连接部(32)与所述发讯器(4)分离,所述发讯器(4)断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市喜利得润滑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市喜利得润滑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800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六氟化硫多瓶灌装回充及自动称重装置
- 下一篇:可折叠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