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沥青混凝土发电路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7329.X | 申请日: | 2013-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6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朝辉;刘志胜;李彦伟;虎啸;高志伟;石鑫;韩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N2/18 | 分类号: | H02N2/18;E01C7/32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婷 |
地址: | 71006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沥青 混凝土 发电 路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工程领域,涉及沥青混凝土,具体涉及一种沥青混凝土发电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道路系统建设日益完善,新型能源俭约型道路的研究开发将逐渐崭露头角。上个世纪末期,许多材料研究者发现了压电材料,对压电材料给与一定的应力,材料将产生电能。道路工程从开放交通到完全破坏,路面将承受几十万次甚至几百万次的车辆荷载,若将此机械能通过压电材料转化为电能,将对带来无限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道路工程中,路面从开放交通到寿命终期,将承受几十万次甚至几百万次的行车荷载,路面内将产生不可预估的机械能。若将行车荷载在路面内产生的机械能有效的收集,将极大的带动全球生态型道路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压电材料的发现,使路面内行车荷载在路面内产生的机械能的收集成为可能。目前,国内外已针对路面内机械能量的收集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研究成果,2006年至2009年期间,日本旅客铁道株式会社在东京火车站进行过三次发电地板试验,实现了乘客通过自动检票口吋产生可使100W的灯泡发光0.1s的电力;以色列理工学院的的Haim Abramovic等人在普通路面埋入了入大量的压电晶体,当汽车碾压时,所产生的机械能就会被转换为电能用来发电;同济大学赵鸿铎等在室内进行了钹式压电换能器的发电试验,表明在0.7MPa20Hz的荷载作用下,可产生超过250V的电压,能够稳定点亮8个LED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日本馆展示了压电发电地板,参观者轻轻几步就可将电灯点亮。综上所述,国内外对于发电路面系统的应用实例较少,发电路面系统的设计、应用、优化等技术仍处於起步阶段。
现有关于路面机械能收集的主要形式是在沥青混凝土内设置压电能量换能器,压电换能器的结构主要围绕Multilayer、Cymbal、Moonie、Bridge、THUNDER、MFC、和Bimorph等。在道路修筑时,把这些压电换能器直接用于路面内,将很大程度的干扰施工的流畅性,严重的影响机械化施工的开展;若把这些压电换能器以开挖的形式埋入路面内部,将对路面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混凝土发电路面结构,利用金属网良好的导电性能以及其良好的连接性将压电沥青混凝土中的电荷引导到电能收集器中,满足发电路面内部能量收集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沥青混凝土发电路面结构,包括基础沥青混凝土层和基础沥青混凝土层上面的表面沥青混凝土层,在基础沥青混凝土层和表面沥青混凝土层之间设置有压电沥青混凝土层,压电沥青混凝土层的上表面的两条轮迹分布带上和压电沥青混凝土层的下表面的两条轮迹分布带上各自铺设有金属网电极,金属网电极通过导线与整流电路相连,整流电路通过直流换能器与蓄电池相连。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所述的金属网电极的网格大小为(3~5)mm×(3~5)mm的矩形网格。
所述的基础沥青混凝土层、压电沥青混凝土层和表面沥青混凝土层之间的厚度比例为6:1.5:4。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充分利用了压电沥青混凝土层的压电性能,不需要制作压电片和发电线圈,结构简单,充分考虑了压电沥青混凝土层和金属网电极的协调性,能够很好的收集压电材料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的电能;;充分协调电荷收集金属网电极在路面中位置,保证路面良好的路用性能;发电性能好,能够解决高速公路收费站的照明问题,以及特殊路段、事故多发路段的警示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1-基础沥青混凝土层,2-表面沥青混凝土层,3-压电沥青混凝土层,4-金属网电极,5-导线,6-整流电路,7-直流换能器,8-蓄电池。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73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