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扭线结构的高速数据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07005.6 | 申请日: | 2013-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6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坚;嵇仁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尔福中央电气(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46 | 分类号: | H01R13/646;H01R13/6461;H01R13/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王小荣 |
地址: | 20181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结构 高速 数据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扭线结构的高速数据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动汽车的逐步开发,高速数据(HSDD,High Speed Digital Data)连接器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随之展开,而由于其传输速度比较快,会有高频特性阻抗的考虑,HSDD的设计相对应要求很高,为了维持其高速传输的稳定性,扭线工站对在HSDD产品的性能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具有扭线结构的高速数据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具有扭线结构的高速数据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前铁壳、扭线结构、内环、下铁壳、上铁壳及外模,所述外壳与外模连接后形成用于容置剩余部件的空间,所述下铁壳与上铁壳上下匹配连接后,将扭线结构的出线端包覆在内,并通过内环锁紧,所述扭线结构的前端插入前铁壳内,所述外壳套设在前铁壳上。
所述扭线结构包括线束、端子、嵌体、锁扣及内模,所述线束的出线端通过端子与嵌体扭转连接,所述锁扣插入嵌体固定扭转后的线束,所述嵌体插入前铁壳内,所述内模设在扭转后的线束与匹配连接的下铁壳和上铁壳之间。
所述线束设有四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扭线结构使得线束间的相互干扰得到有效抵消,提升了特性阻抗的稳定性和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扭线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扭线结构的装配过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具有扭线结构的高速数据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前铁壳2、扭线结构、内环4、下铁壳5、上铁壳6及外模7,所述外壳1与外模7连接后形成用于容置剩余部件的空间,所述下铁壳5与上铁壳6上下匹配连接后,将扭线结构的出线端包覆在内,并通过内环4锁紧,所述扭线结构的前端插入前铁壳2内,所述外壳1套设在前铁壳2上。
所述扭线结构包括线束31、端子32、嵌体33、锁扣34及内模35,所述线束31的出线端通过端子32与嵌体33扭转连接,所述锁扣34插入嵌体33固定扭转后的线束31,所述嵌体33插入前铁壳2内,所述内模35设在扭转后的线束31与匹配连接的下铁壳5和上铁壳6之间。所述线束31设有四根。
如图4所示,扭线结构的装配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①对线束出线端进行剥皮剪编织等预处理;
②将端子打在处理后的线束前端;
③将端子按照顺序插入嵌体中;
④将锁扣插入嵌体中固定端子,防止线束后缩;
⑤对线束进行扭转,先将线束垂直折弯90°,再顺时针扭转90°;
⑥将扭转处用内模进行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扭转方式使得四根信号线束相互之间的干扰得到有效抵消,提升了特性阻抗的稳定性和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尔福中央电气(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德尔福中央电气(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070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钛白粉废酸回收利用处理系统
- 下一篇:模拟真火的电子发光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