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折式基因采集棒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8493.0 | 申请日: | 2013-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9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关淑君;林咏翔;施惠馨;黄雪茵;徐诗涵;蔡岳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江基因医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00 | 分类号: | A61B1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董惠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折式 基因 采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品,尤其是一种可折式基因采集棒。
背景技术
如图6所示,其为现有的基因采集棒50,其包括有一棒体51及一采集部52,该棒体51通常是以竹片或木片制成的一体式棒体,该采集部52是设于该棒体51的一端,该采集部52通常是以布料、棉质卷绕的圆柱体或尼龙刷,通常是以该基因采集棒50伸入欲采集者的口腔,利用该采集部52刮取口腔内部的粘膜组织后,再以剪刀或强行折断的方式将该采集部52与该棒体51分离,并以纸套或塑胶套封装该基因采集棒50的采集部52。
现有的基因采集棒50在实施上具有下列的问题存在:
1、该基因采集棒50的棒体51为竹片或木片结构,较易于施力时弯曲变形,使撷取口腔粘膜组织的DNA浓度偏低。
2、该基因采集棒50在分离该棒体51及该采集部52时,因该棒体51具有挠性较不易直接折断,需要使用剪刀或较大施力才能够折断,分离时较为费力。
基于上述理由,实有改善加强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基因采集棒容易变形不易采集口腔粘膜及不易分离棒体与采集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式基因采集棒,其棒身结构强化并设有可供折断的凹沟,使采集部与棒身可易于分离,并设有可防止滑动的握持部,在采集口腔粘膜结构时可方便施力,借以撷取到更多且更高浓度的DNA。
本新型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式基因采集棒,包括:
一棒身,其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于所述棒身邻近所述前端处环设有一凹沟;
一采集部,其具有一延伸段及一采集段,所述延伸段位于所述棒身的前端沿所述棒身的轴向延伸并呈渐缩状,所述采集段位于所述延伸段异于连接所述棒身的端部,所述采集段为由尼龙、棉或布料材质制成的软质圆柱状体;
一握持部,其延伸形成于所述棒身的后端,且所述握持部为截面呈多边形的柱体。
前述的可折式基因采集棒,其中所述凹沟为环绕所述棒身的外周的三角形沟,所述凹沟远离所述前端的一侧为一垂直面。
前述的可折式基因采集棒,其中所述握持部为六面体。
前述的可折式基因采集棒,其中所述棒身为圆柱状棒体。
前述的可折式基因采集棒,其中所述采集段为泡棉刷。
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的功效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棒身是为硬度提身的强化结构,并于棒身末端设有可防止滑动的握持部,易于取拿且手感掌握度高,在口腔内部转动撷取粘膜时施力容易且不易变形,使更多粘膜容易附着于采集部,以获得更高浓度的DNA。
2、本实用新型于棒身设有供折断棒身及采集部连接处的凹沟,在采集部采集撷取口腔粘膜后,可于凹沟处轻松施力折断并分离该采集部,不需特别施力或使用剪刀分离。
3、本实用新型的采集部是为泡棉式的圆柱型刷体,能够使口腔粘膜易于附着在采集部,借此采集到更高浓度的DNA,并让使用者的舒适感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折断动作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置于保存罐的状态图。
图6为现有基因采集棒的前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可折式基因采集棒 11棒身
110前端 111后端
112凹沟 12采集部
121延伸段 122采集段
13握持部
20保存罐
50基因采集棒 51棒体
52采集部
A使用者
B被采集者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详细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及实用功效,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来实现,兹进一步以如图式所示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江基因医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江基因医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84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