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褐煤蜡高效脱树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6096.X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53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刘长胜;罗国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曲靖众一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73/00 | 分类号: | C10G73/00 |
代理公司: | 昆明知道专利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企业) 53116 | 代理人: | 姜开侠;姜开远 |
地址: | 65500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褐煤 高效 树脂 装置 | ||
1.一种褐煤蜡高效脱树脂装置,包括设置于主轴上的平转浸取槽(10),平转浸取槽(10)的假底(11)下面对应设置底槽(3);其特征是:所述的底槽(3)包括依次环绕设置的集溶槽A(24)、富树脂溶剂输出槽B(25)、集溶槽C(26)、集溶槽D(27)、集溶槽E(28)、集溶槽F(29)、集溶槽G(30)、出料槽H(31),富树脂溶剂输出槽B(25)为独立槽体,出料槽H(31)、集溶槽G(30)、集溶槽F(29)、集溶槽E(28)、集溶槽D(27)、集溶槽C(26)、集溶槽A(24)的各槽间设置溶剂溢流隔板(23);集溶槽A(24)、集溶槽C(26)、集溶槽D(27)、集溶槽E(28)、集溶槽F(29)、集溶槽G(30)的槽底分别通过溶剂循环泵(2)连通各槽上方设置的喷液器(16),集溶槽A(24)的槽底还通过溶剂输出泵(33)连通富树脂溶剂输出槽B(25)上方设置的喷液器(16);褐煤蜡进料管(14)对应集溶槽A(24)从装置顶部通入,新鲜溶剂喷液管(20)对应集溶槽G(30),富树脂溶剂输出槽B(25)内设置含树脂溶剂输出口(22)并与含树脂溶剂外输泵(21)连接,出料槽H(31)设置落料斗(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褐煤蜡高效脱树脂装置,其特征是:以集溶槽A(24)与出料槽H(31)间分隔位置为10°计,集溶槽A(24)、富树脂溶剂输出槽B(25)、集溶槽C(26)、集溶槽D(27)、集溶槽E(28)、集溶槽F(29)、集溶槽G(30)、出料槽H(31)间分隔位置分别位于65°、90°、125°、160°、195°、230°、355°,褐煤蜡进料管(14)、集溶槽A(24)的喷液器(16)、富树脂溶剂输出槽B(25)的喷液器(16)、集溶槽C(26)的喷液器(16)、集溶槽D(27)的喷液器(16)、集溶槽E(28)的喷液器(16)、集溶槽F(29)的喷液器(16)、集溶槽G(30)的喷液器(16)、新鲜溶剂喷液管(20)分别位于40°、45°、70°、105°、140°、175°、210°、240°、26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褐煤蜡高效脱树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富树脂溶剂输出槽B(25)上设置帐篷过滤器(32)对应喷液器(16),帐篷过滤器(32)包括“人”字型骨架,骨架上面铺设筛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褐煤蜡高效脱树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溶剂溢流隔板(23)为可调节的活动隔板,溶剂溢流隔板(23)沿出料槽H(31)、集溶槽G(30)、集溶槽F(29)、集溶槽E(28)、集溶槽D(27)、集溶槽C(26)、集溶槽A(24)方向设置高度依次降低,高度差为12~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褐煤蜡高效脱树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假底(11)为条板铰接结构的假底,假底(11)设置对应出料槽H(31)开启的开口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褐煤蜡高效脱树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喷液器(16)和新鲜溶剂喷液管(20)上的喷液孔倾斜朝向平转浸取槽(10)的假底(11),倾斜角度为25°~ 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曲靖众一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曲靖众一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609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