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共挤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85710.0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00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杨冬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耐科挤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12 | 分类号: | B29C47/12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 34105 | 代理人: | 莫祚平 |
地址: | 244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共挤 模具 | ||
1.一种内共挤模具,包括机颈(1)、过渡板、压缩板(3)和成型板(4),机颈、过渡板、压缩板和成型板内设有主流道(5),其特征在于所述机颈(1)与过渡板(2)的连接处设有共挤流道入口(6),共挤流道入口(6)上固连有共挤流道,所述共挤流道包括进料段(61)和挤出段(62),所述进料段(61)一端与共挤流道入口(6)相连通、另一端伸入机颈(1)内且进料段(61)的共挤流道的外缘位于主流道(5)的外缘外使得进料段与主流道异面,所述挤出段(62)位于模具内与主流道(5)同向延伸至成型板(4)使得挤出段(62)的一端与主流道(5)相连通、另一端与进料段(61)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共挤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板内可拆卸式固连有镶块(7),镶块(7)上设有与挤出段(62)形状相适配的开口使得共挤料能够沿挤出段过渡至镶块从而实现共挤料的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内共挤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板包括第一过渡板(21)和第二过渡板(22),共挤流道入口(6)位于机颈(1)与第一过渡板(21)的连接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耐科挤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耐科挤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8571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