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分离器上使用的反应架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774265.8 | 申请日: | 2013-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77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骏然机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17/09 | 分类号: | B01D17/09;B01D19/00;B01D36/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穆祥维 |
| 地址: | 400041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分离器 使用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油机上使用的真空分离器,尤其涉及一种真空分离器上使用的反应架。
背景技术
由于现有的火力、水力、核力、燃气、余热发电、化工、造纸、冶金等设备系统时有发生渗漏、密封不严、油液长期处于热负荷、开放式储油等现象,空气中的水分、气体渗入油液中,导致油中含水、气体。
因此,常采用滤油机来实现在线过滤净化,使运行中的油品尚未劣化就得到及时净化处理,能快速、高效的脱出油中的水分、气体和杂质。使运行的油品各项指标满足国家标准,保证机组的调节系统、润滑系统正常工作。
真空分离器是滤油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反应架又是真空分离器的一个核心部件。现有技术中,反应架主要是一水平设置在真空罐内横截面上的支撑板,支撑板上开有多个竖直设置的通孔。高温油液进入真空分离器的雾化器内,通过雾化器油液先形成雾状,再形成膜状,油雾在下落的过程中附注在支撑板,油中所含的水分在高热、高真空度下,快速汽化并由真空系统排出; 这种结构的反应架,油雾附注面积小,汽化效果差,脱水、脱气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速汽化,脱水、脱气效率更高的真空分离器上使用的反应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真空分离器上使用的反应架,包括水平设置在真空罐内横截面上的支撑板和设置在支撑板上的三层反应环;下一层上的反应环与上一层上的反应环相互错位设置;
所述支撑板上均布数个竖直设置通孔,通孔的孔径为1.6~1.8mm,支撑板上相邻通孔之间的距离为4~4.5mm;
所述反应环由一铁片围成的圆环和铁片的一端向内弯折形成的折臂组成,所述圆环的外径为26~28mm;
所述反应环竖直设置,下一层上的反应环的内孔与上一层上相邻的反应环的内孔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圆环和折臂的厚度为1~1.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支撑板上设置三层反应环,下一层上的反应环与上一层上的反应环相互错位设置,高温油液进入真空分离器的雾化器内,通过雾化器油液先形成雾状,再形成膜状,油雾在下落的过程中附注在反应环和支撑板上,使其在真空中的接触面积扩大为原来的近百倍;油中所含的水分在高热、高真空度、大表面、高抽速的条件下得到快速汽化并由真空系统排出,汽化效果大大提高,脱水、脱气效率为原来的十倍左右。
附图说明
图1为真空分离器上使用的反应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反应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支撑板; 2—反应环; 21—圆环; 22—折臂; 3—通孔; 4—真空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如图1所示,真空分离器上使用的反应架,包括水平设置在真空罐4内横截面上的支撑板1和设置在支撑板1上的三层反应环2。下一层上的反应环与上一层上的反应环相互错位设置。
其中,反应环的结构如图2所示,反应环2由一铁片围成的圆环21和铁片的一端向内弯折形成的折臂22组成,圆环21的外径为26~28mm。反应环2竖直设置,下一层上的反应环的内孔与上一层上相邻的反应环的内孔连通。圆环21和折臂22的厚度为1~1.2mm。厚度为1~1.2mm、且外径为26~28mm的反应环既质量轻,又与油雾的接触面积大。该反应环采用直接放置的方式安装在支撑板1上,下一层上的反应环的内孔与上一层上相邻的反应环的内孔连通,既有利于油雾和油雾气化后的水分、气体对流,又方便安装。
支撑板1上均布数个竖直设置通孔3,通孔3的孔径为1.6~1.8mm,支撑板1上相邻通孔3之间的距离为4~4.5mm。经测试,这种通孔的布置方式,既满足油雾和油雾气化后的水分、气体对流,又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
使用该真空分离器上使用的反应架时,将支撑板1设置在真空罐4内的横截面上,支撑板1上的反应环2位于雾化器的正下方,高温油液进入真空分离器的雾化器内,通过雾化器油液先形成雾状,再形成膜状,油雾在下落的过程中附注在反应环2和支撑板1上,使其在真空中的接触面积扩大为原来的近百倍;油中所含的水分在高热、高真空度、大表面、高抽速的条件下得到快速汽化并由真空系统排出,汽化效果大大提高,脱水、脱气效率为原来的十倍左右。经脱水、脱气后的油液再经排油泵泵入二级过滤器内滤除油液中的细微颗粒杂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骏然机电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骏然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742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