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舰载机弹射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8310.9 | 申请日: | 2013-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5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何希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希良 |
主分类号: | B64F1/06 | 分类号: | B64F1/06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卿诚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舰载 弹射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无人攻击机在内的任何中小型无人飞机的陆地弹射起飞的装置,具体的涉及一种舰载机弹射器。
背景技术
舰载机弹射器,是各个计划拥有或已有航空母舰的国家,正在探索中的一项新技术。在美国,虽有航空母舰几十年,但是其舰载机起飞,采用的是蒸汽弹射方法,此方法是蒸汽全称推动气缸活塞做功。而做功距离太长,往往需要100米左右,这使得气缸的活塞由于刚性的因素和航空母舰的空间限制,气缸只能分段布置,并且气缸只能做成开口形。在活塞运动的过程中将开口形气缸合拢,当做功完成后活塞在高速状态下无法制动,随需要派军舰去打捞,而弹射一架战机升空,需要将一吨淡水加热到200摄氏度以上,由于水蒸气不能长时间储存,而只有即生产即使用,这不符合战争机器需要反应快的特点。加之水蒸气的高温,使得工作环境恶劣,各机件都在高温高压下工作,加上水对各种材质都有腐蚀作用,在高温的加速下,是的运行成本和维修费用相当高。如果想将无人攻击机延伸到陆军武器,或驱逐舰上,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目前美国已有电磁弹射器,国内也已经研制出电磁弹射器。但是该弹射器的电磁机的次级回收麻烦,因为一台电磁机的次级制造成本,是整台电磁机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费用昂贵,而且如果是在海上,还需要军舰去打捞,在陆地上甚至会摔得粉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各种中小型战机的短距离起飞所需的动力问题,提供一种舰载机弹射器,该弹射器结构简单且结构合理,其提供的动力能够在短距离内使其作用力和速度都达到起飞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舰载机弹射器,包括设置在定滑轮座上的定滑轮,设置在动滑轮座上的动滑轮,其中定滑轮座位置固定,动滑轮座底部设置有滑动轮,还包括牵引索、牵引装置和转角轮,所述牵引索中部连接牵引装置,其两端绕过转角轮后,分别绕过动滑轮和定滑轮,最后牵引索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定滑轮座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动滑轮座连接,气缸的外壳与定滑轮座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有多个,牵引索两端从动滑轮座中部向两侧对称布局,所述牵引索的其中一端绕过转角轮后,先绕过动滑轮,再绕过定滑轮,然后绕过另一个动滑轮,依次绕过动滑轮座一侧的所有定滑轮和动滑轮后固定在定滑轮座上。
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特征可以看出,其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将牵引索通过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叠加,利用气缸的作用力,使其运动距离和做功距离得到合理的设置,在较小的空间内就能使战机快速达到要求的速度,结构简单,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无人机的适用范围,对提高军队的攻击能力有很大帮助。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附图比较以及结合实例的方式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1是定滑轮座2是定滑轮 3是动滑轮座
4是动滑轮 5是滑动轮 6是牵引索 7是牵引装置
8是转角轮 9是气缸10是活塞杆 11是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优选实施例
如图1 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将战机与牵引装置连接,气缸中的活塞杆与动滑轮座连接,气缸的外壳与定滑轮座固定。当向气缸内冲入氮气(也可以是蒸汽)时,氮气推动活塞杆运动,活塞杆带动动滑轮座运动,当活塞杆运动距离为S时,动滑轮座运动距离为S,而牵引索绕在动滑轮上,其需要牵引索的补偿长度是S与动滑轮动滑轮数量(N)的积,也就是可以通过公式L=SN来计算。此时牵引装置带动战机的运动距离为L。以歼20战机为例,升空速度需要60米/秒,即216公里/小时,升空质量为20吨,按牛顿定律1N=1Kg1米/秒计算,在100米的距离内要达到60米/秒的速度,其加速度为18米/秒^2。那么需要的推力约为36.72吨/秒。(未计入空气阻力和起落架轮胎的滚动摩擦力),此时作用在单根牵引索上的力约为18.5吨。当动滑轮数量为5个时其总动力为92.5吨/秒,气缸活塞杆运动距离为20米,这时牵引装置处的战机运动距离为100米,时长为2.7秒,速度为60米/秒,气缸活塞的运动速度为7.4米/秒,战机即可升空,做功完成。另外,当前一次做功完成后,气缸内的氮气回收并泄压,再向气缸相反方向注入一定氮气,将气缸活塞带动动滑轮座复位,即可为再次弹射做好准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希良,未经何希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83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用分散式液压安全网装置
- 下一篇:一种锥形旋转扑翼飞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