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主轴承盖安装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5766.X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12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李舒;赵贺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27/02 | 分类号: | B25B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6 | 代理人: | 朱登河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轴 安装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主轴承盖安装工装。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发动机的主轴承盖与主轴承座之间大多为过盈配合,需施加外力来把主轴承盖安装到主轴承座上。发动机厂在装配时大部分是在装配上下轴瓦以及曲轴后直接敲打主轴承盖,使主轴承盖安装到主轴承座上。但是,这种装配方法无法保证主轴承盖定位的准确性,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定位不准。主轴承盖的定位不准直接导致主轴承盖螺栓拧紧不牢靠造成假力矩(一种发生在拧紧阶段的严重拧紧不合格现象)的状况发生,影响发动机安全性以及可靠性。
因此,希望有一种主轴承盖安装工装可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轴承盖安装工装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主轴承盖安装工装,其包括:支架,其具有支架主体;以及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所述第一定位销和所述第二定位销安装在所述支架主体上,所述第一定位销的中心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定位销的中心轴线,所述第一定位销适于以间隙配合的方式插在主轴承盖的第一安装孔和主轴承座的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二定位销适于以间隙配合的方式插在所述主轴承盖的第二安装孔和所述主轴承座的第二安装孔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销伸出所述支架主体的长度小于主轴承盖的第一安装孔的深度与主轴承座的第一安装孔的深度的总和,所述第二定位销伸出所述支架主体的长度小于主轴承盖的第二安装孔的深度与主轴承座的第二安装孔的深度的总和。
优选地,所述支架具有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支架主体连接,且位于与所述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相对的另一侧,所述手柄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的中心轴线平行,所述第一定位销与所述第二定位销关于所述手柄的中心轴线对称。
优选地,所述手柄的上端处具有手柄盖,所述手柄盖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到所述手柄上端。
优选地,所述主轴承盖安装工装进一步包括手柄套,所述手柄套套在所述手柄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支架主体上具有避让主轴承盖的缺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销和所述第二定位销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支架主体的底部,所述第一定位销和所述第二定位销竖直向下延伸。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销为阶梯结构,第一前阶位于所述第一定位销与所述支架主体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一前阶与主轴承盖的第一安装孔为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前阶伸出所述支架主体的长度大于所述主轴承盖的第一安装孔的深度且不与主轴承座的第一安装孔的螺纹孔接触,第一后阶适于以间隙配合的方式插入主轴承座的第一安装孔的螺纹孔,所述第二定位销为阶梯结构,第二前阶位于所述第二定位销与所述支架主体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二前阶与主轴承盖的第二安装孔为间隙配合,所述第二前阶伸出所述支架主体的长度大于所述主轴承盖的第二安装孔的深度且不与主轴承座的第二安装孔的螺纹孔接触,第二后阶适于以间隙配合的方式插入主轴承座的第二安装孔的螺纹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前阶与主轴承盖的第一安装孔之间的间隙在0.2mm至1mm之间,所述第一后阶与主轴承座的第一安装孔的螺纹孔之间的间隙在0.2mm至1mm之间,所述第二前阶与主轴承盖的第二安装孔之间的间隙在0.2mm至1mm之间,所述第二后阶与主轴承座的第二安装孔的螺纹孔之间的间隙在0.2mm至1mm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前阶与主轴承盖的第一安装孔之间的间隙为0.4mm,所述第一后阶与主轴承座的第二安装孔的螺纹孔之间的间隙为0.4mm,所述第二前阶与主轴承盖的第二安装孔之间的间隙为0.4mm,所述第二后阶与主轴承座的第二安装孔的螺纹孔之间的间隙为0.4mm。
上述主轴承盖安装工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提高主轴承盖定位的准确性以及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主轴承盖安装工装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主轴承盖安装工装的支架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主轴承盖安装工装的支架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主轴承盖安装工装的销钉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57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