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眼内光导探头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3851.2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97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李蕊 |
地址: | 300052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眼内光导 探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眼科手术器械,尤其是一种眼内光导探头。
背景技术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眼科常见的疾病,其发病取决于三个因素,即视网膜裂孔,玻璃体液化及有一足够的拉力使视网膜与色素上皮分开,其中视网膜裂孔是关键。发生视网膜裂孔之间,常有视网膜玻璃体退行性变,视网膜周边部格子样变性和囊样变性;玻璃体液化、萎缩和收缩引起玻璃体后脱离。视网膜与玻璃体的退行性变与年龄、遗传、近视及外伤有关,该病多见于高度近视、老年人和眼外伤等患者,目前多行巩膜外环扎、外垫压、电凝及放液等手术治疗,手术范围广,损伤大,术后病人反应重、恢复慢。
视网膜脱离发生后,感光细胞层的营养受到损害,如不及时复位,视网膜将发生萎缩及变性,视力障碍不可恢复。即使经过手术成功地使视网膜解剖复位,功能仍难以好转。而且,长期视网膜脱离,眼压低及玻璃体混浊,视网膜上下与玻璃体内纤维组织增殖,表现为白色小点,白线条纹甚至膜样形成。久不复位的视网脱离,可并发虹膜睫状体炎、瞳孔闭锁、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甚至眼球萎缩。这时的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约有90%的病例,能在一次手术后成功地复位。黄斑区脱离2~3月以上的病例,在视网膜解剖复位后,视力恢复往往不能正常。因此视网膜脱离应作为急诊病种。早日诊断早期手术才能使预后转佳。延误时机即使成功的手术,亦不能挽救视力。
西部医学2005年11月第17卷第6期第553、554页公开了一种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单纯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术中通过显微镜定位裂孔,全部采用单纯巩膜外垫压术。然而,由于眼内构造的精密,单纯的显微镜定位裂孔使手术具有局限性,且增加了操作难度,间接眼底镜辅助的巩膜外垫压术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呈像是倒置的,放大倍率很小,不利于分辨细节;(2)不利于助手观看或录像;(3)不易发现细微的视网膜裂孔;(4)间接眼底镜使用需丰富的经验,容易遗漏微小裂孔;(5)操作较繁琐,需助手、护士甚至患者配合;(6)显微镜辅助巩膜外加压术。因此急需开发一种眼内照明光源来实现以内外路结合的手术方式微创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博士伦(以下简称B&L)生产的MillenniumTM显微手术系统用于眼前节和眼后节手术,能够进行超声乳化、灌注/抽吸、双极电凝及激光凝固、玻璃体切割、粘弹剂注入/清除和气/液交换等操作,其玻璃体切割机已被应用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治疗,但其光导探头由于是直立的,对视网膜周边部的观察存在局限性,不适用于内外路结合的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光导探头是光纤传感器中接收信号的最前端部分。光纤传感器一般由光源(主动探测时有,被动探测时无)、探头及传输元件(光纤)、光探测器和信号处理系统等组成。光纤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例如:耐水、耐高温、耐化学腐蚀;抗电磁干扰和核辐射、电绝缘;尺寸小、可弯曲、重量轻,能够应用于人达不到的地方(如高温区),或者对人有害的地区(如核辐射区)。基于光纤的传感器具有许多特点,如灵敏度高、传输速度快、信息容量大、适用性宽等。通过对光导纤维结构作出特殊设计,使其可以广泛应用于巩膜外垫压术将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眼内光导探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眼内光导探头,包括套管和光纤,所述光纤嵌套固定于所述套管内,所述光纤前端2/5处向一侧弯折成10°~20°夹角。
优选的,上述眼内光导探头,所述光纤前端2/5处向一侧弯折成15°夹角。
优选的,上述眼内光导探头,所述光纤为23G(23-gauge)光纤或25G(23-gauge)光纤。
本实用新型结构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眼内光导探头,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快捷,对玻璃体扰动小,为巩膜外垫压术中良好的眼内照明设备,因其光纤前端特定的折角设计,使其能够极好的照射赤道前部视网膜,从而更加适用于观察视网膜周边部的细节,为内外路结合微创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眼内光导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套管2-光纤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现配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未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38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冷藏车的CO2制冷装置
- 下一篇:一种热敷理疗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