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圆柱形锂电池封口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3777.4 | 申请日: | 2013-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04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彬;施利勇;钱峰;陈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柱形 锂电池 封口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圆柱形锂电池封口模具。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指电化学体系中含有锂(包括金属锂、锂合金和锂离子、锂聚合物)的电池,锂电池大致可分为锂金属电池盒锂离子电池两类。其中,锂金属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通常是不可以充电的。而锂离子电池一般是由锂合金金属氧化物为正极材料、石墨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的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
由于锂离子电池中不含任何贵重金属,不仅原材料都很便宜,而且具有电压高,充放电寿命长,对环境污染小和自放电率低等诸多优点,已经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上,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以及便携式小型电器等。
从电池的外形结构上看,常见的锂离子电池有圆柱形锂电池、方形锂电池以及扣式锂电池。传统的圆柱形锂电池一般包括电芯,容纳所述电芯的钢壳以及与所述钢壳相配合的盖帽,所述电芯的两端分别设有负极极耳和正极极耳,钢壳顶端还设有滚槽,该滚槽在钢壳内壁上形成一个环形的限位台,所述盖帽抵接该限位台。
组装时,将电芯套入钢壳内,从电芯的中心通孔处将电芯的负极极耳与钢壳底部焊接,再将电芯的正极极耳焊接在盖帽底部,并将盖帽置入钢壳内且抵接限位台,最后利用封口模具使高出盖帽的钢壳头部压延变形,向内弯折,完成封口。
现有封口模具一般包括夹模和凹模两个部分,凹模的结构一般如图5所示。由图5可见,该凹模的一端连接有压力机或气缸,另一端设有容纳钢壳头部的模腔101,模腔101底部与钢壳头部接触的面为弧形面102。封口时,由夹模固定钢壳组成定模(夹持在钢壳的滚槽处),由压力机或气缸驱动的凹模为动模,钢壳的中心与模腔101的中心处在同一轴线上;在压力机或气缸的作用下,凹模向右运动,将钢壳头部纳入模腔101内,钢壳头部受压沿着弧形面102向内弯折,完成封口。
由于现有很多圆柱形锂电池的钢壳常常是“两段式”的,钢壳侧壁的下半部分较薄,以增大电池容量,而上半部分的侧壁则较厚,以保证密封性,避免在后续加工或使用中出现泄漏。当利用上述封口模具进行封口时,钢壳头部在模腔中固定与压延变形两个步骤几乎同时进行,中间没有延迟的时间,封口后极易造成钢壳头部外径扩大甚至“炸口”,或者在钢壳的接缝处或侧壁较薄的部分产生褶皱,而使电池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柱形锂电池封口模具,利用该封口模具对圆柱形锂电池进行封口不会出现钢壳褶皱、外径扩大或者炸口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圆柱形锂电池封口模具,包括用于固定钢壳的夹模,以及用于压延钢壳头部的凹模,所述凹模包括从内向外依次同轴穿套的内芯、缓冲保护套和连接套,该缓冲保护套分别与内芯、连接套滑动配合,所述缓冲保护套包括沿内芯轴向分布的弹性垫圈和防护套,该防护套的内壁与内芯的底面围成容纳钢壳头部的模腔,且内芯的底面为弧形面。
封口时,钢壳头部进入模腔抵靠内芯底面,夹模夹持在钢壳的滚槽处,防护套的底部抵靠夹模,钢壳头部被牢牢固定在模腔内;由于弹性垫圈的作用,此时内芯的压力(来自与内芯连接的压力机或者气缸)还未施加到钢壳头部上,而是被弹性垫圈接收,弹性垫圈受压变形,使得防护套因能自由滑动而与夹模分开,此时内芯的压力得以释放且直接施加在钢壳头部,压力促使钢壳头部压延变形,沿着内芯的弧形面向内翻折。
本实用新型的封口模具将封口过程中钢壳头部在模腔中固定、受压变形两个步骤割离,在压延变形过程中钢壳被防护套固定,不会出现钢壳褶皱、钢壳头部外径扩大或者炸口的现象。
与现有技术相同,夹模固定在钢壳的滚槽处,以防钢壳受压时滚槽处因应力太大而出现褶皱或者破裂。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垫圈为弹簧圈或胶套。更优选为胶套。胶套不仅具备一定的缓冲能力,能够顺利实现步骤割离,而且具备一定的强度,既可保证压力的缓冲,也不易变形,延长使用期。
本实用新型中,绕所述连接套内腔上部设有环形的限位台阶,所述内芯的中部设有与该限位台阶抵靠的轴肩,所述弹性垫圈抵靠该轴肩。轴肩被限位台限制使得内芯无法单独下移,则在钢壳头部完全固定至模腔中之前,内芯不能将压力施加到钢壳头部。弹性垫圈抵靠该轴肩,则可将内芯的压力承接过来。
弹性垫圈与防护套依次套设在内芯上组成缓冲保护套,为保证缓冲保护套能沿内芯作轴向滑动,本实用新型利用连接套与内芯围成容纳空间,将弹性垫圈与防护套置于该容纳空间内。本实用新型中,该容纳空间的构建由以下两点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37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