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载物堆垛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63116.1 | 申请日: | 2013-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88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宋鑫;刘佳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巴中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9/06 | 分类号: | B66F9/06;B66F9/22;B66F9/08;B66F9/075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梁田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堆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载物堆垛器,属于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叉车是现在人们常用的搬运车辆之一,是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重物搬运作业的各种轮式搬运车辆。广泛应用于港口、车站、机场、货场、工厂车间、仓库、流通中心和配送中心等,并可进入船舱、车厢和集装箱内进行托盘货物的装卸、搬运作业,是托盘运输、集装箱运输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叉车的技术参数是用来表明叉车的结构特征和工作性能的。主要技术参数有:额定起重量、载荷中心距、最大起升高度、门架倾角、最大行驶速度、最小转弯半径、最小离地间隙以及轴距、轮距等。额定起重量:叉车的额定起重量是指货物重心至货叉前壁的距离不大于载荷中心距时,允许起升的货物的最大重量,以t (吨)表示。当货叉上的货物重心超出了规定的载荷中心距时,由于叉车纵向稳定性的限制,起重量应相应减小;载荷中心距:载荷中心距是指在货叉上放置标准的货物时,其重心到货叉垂直段前壁的水平距离T,以mm(毫米)表示。对于1T到4T叉车规定载荷中心距为500mm;最大起升高度:最大起升高度是指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叉车满载,货物升至最高位置时,货叉水平段的上表面离叉车所在的水平地面的垂直距离;门架倾角:门架倾角是指无载的叉车在平坦坚实的地面上,门架相对其垂直位置向前或向后的最大倾角。前倾角的作用是为了便于叉取和卸放货物;后倾角的作用是当叉车带货运行时,预防货物从货叉上滑落。一般叉车前倾角为3°~6°,后倾角为10°~12°;最大起升速度:叉车最大起升速度通常是指叉车满载时,货物起升的最大速度,以m/min (米/分) 表示。提高最大起升速度,可以提高作业效率,但起升速度过快,容易发生货损和机损事故。目前国内叉车的最大起升速度已提高到20m/min;最高行驶速度;提高行驶速度对提高叉车的作业效率有很大影响。对与起重量为1t的内燃叉车,其满载时最高行驶速度不少于17m/min;最小转弯半径:当叉车在无载低速行驶、打满方向盘转弯时,车体最外侧和最内侧至转弯中心的最小距离,分别称为最小外侧转弯半径外和最小内侧转弯半径内。最小外侧转弯半径愈小,则叉车转弯时需要的地面面积愈小,机动性愈好;最小离地间隙:最小离地间隙是指车轮以外,车体上固定的最低点至地面的距离,它表示叉车无碰撞地越过地面凸起障碍物的能力。最小离地间隙愈大,则叉车的通过性愈高;轴距及轮距:叉车轴距是指叉车前后桥中心线的水平距离。轮距是指同一轴上左右轮中心的距离。增大轴距、有利于叉车的纵向稳定性,但使车身长度增加,最小转弯半径增大。增大轮距,有利于叉车的横向稳定性,但会使车身总宽和最小转弯半径增加;直角通道最小宽度:直角通道最小宽度是指供叉车往返行驶的成直角相交的通道的最小宽度,以mm表示,一般直角通道最小宽度愈小,性能愈好;堆垛通道最小宽度:堆垛通道最小宽度是叉车在正常作业时,通道的最小宽度。现有的堆垛器一般至叉车,叉车中货叉的提升都是通过轴类部件进行提升,这种结构承受的载荷大,但是由于是硬性连接,叉车受到货物的冲击也大,容易导致轴类部件的变形或者内部结构的损坏,影响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叉车利用轴类部件来提升货物导致受到货物的冲击力大,容易导致轴类部件的变形或者内部结构的损坏的问题,提供一种载物堆垛器,该堆垛器通过采用链条来带动货物进行提升,利用链条的软性连接,减小了货物对堆垛器的冲击,保证堆垛器的结构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载物堆垛器,包括控制台,所述控制台中设置有液压站,控制台的底部设置有底座,底座连接有两根相互平行的滑轨,且滑轨设置在控制台的外部,滑轨上安装有货叉,且货叉能够沿着滑轨的轴线方向移动,货叉和控制台之间设置有液压缸,液压缸和控制台之间设置有液压管,液压管的两端分别与液压缸和液压站连通,液压缸的底端固定在底座上,液压缸中设置有活塞,活塞的顶端设置在液压缸外部,液压缸的外部设置有链条,链条的一端与液压缸的外壁固定,另一端与活塞的顶端接触后再与货叉固定。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液压作为动力,然后利用链条拉动货叉进行铅垂方向的移动,链条带动的结构,相对于轴类部件带动,是一种柔性的连接,能够将货物升降时的冲击力利用链条本身结构的特性吸收化解,减少了对叉车本身的冲击,保证叉车的结构稳定,叉车的使用寿命能够达到设计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巴中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巴中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631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向架升降装置
- 下一篇:具有机械自锁功能的千斤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