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完全液体通气呼吸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51642.6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4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姜力骏;陈晓帆;梁凯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力骏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王洪新 |
地址: | 31000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完全 液体 通气 呼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完全液体通气呼吸机。
背景技术
完全液体通气技术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一项新型呼吸治疗技术,其原理是采用对氧和二氧化碳具有高溶解性的液体(全氟化碳)完全替代肺内气态呼吸介质,应用液体通气呼吸机将氧合液体注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再将溶有高张二氧化碳的液体排出体外,在氧合器内进行氧合和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完全液体通气与传统机械通气的多中心随机对照动物实验证实完全液体通气能够显著改善机体气体交换、保护肺正常组织形态、抑制肺炎症反应,减轻肺损伤。
与传统机械通气气体可以安全高速进出气道的特点不同,液体更大的粘滞力使得液体通气不能像气体一样快速进出气道。液体过快地进入气道造成过大的压力将使肺过度膨胀造成损伤,而让液体快速地呼出所产生的负压则可能使气道塌陷,导致液体滞留,目前的液体通气呼吸机尚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完全液体通气呼吸机,该呼吸机能够精确调控呼吸参数,并对液体通气时气道压力进行反馈调节。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完全液体通气呼吸机,设有液体输送通路,该液体输送通路包括采用管道依序连接成循环回路的氧合器组合件、缓冲池以及活塞泵组合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氧合器组合件包括第一氧合器与第二氧合器,两者的上部采用导管连通,两者的下部各有一个外源氧气的进气口;
所述缓冲池的上部与第二氧合器采用导管连通;
所述活塞泵组合件由吸气活塞泵和呼气活塞泵组成;吸气活塞泵的进液口与所述缓冲池的下端采用导管连通;吸气活塞泵和呼气活塞泵之间设有Y型导管,该Y型导管的第一端连接吸气活塞泵的出液口,第二端连接呼气活塞泵的进液口,第三端连接患者的肺部;呼气活塞泵的出液口与第一氧合器采用导管连通。
所述液体输送通路还包括两个加热器、过滤器和冷凝器;两个加热器分别设置在第一氧合器和第二氧合器的下端;过滤器的进液口连通从所述呼气活塞泵的出液口引出的导管,过滤器的出液口连通第一氧合器;冷凝器位于第二氧合器的顶端。
所述完全液体通气呼吸机还包括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包括PLC控制器以及与其连接的触摸显示屏、两个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两个温度传感器、四个电磁阀,PLC控制器分别与吸气活塞泵和呼气活塞泵的驱动电机以及两个加热器连接;两个位移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呼气活塞泵和吸气活塞泵内部,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Y型导管与患者连接的一端,两个温度传感器分别位于第一氧合器与第二氧合器内;四个电磁阀中,一号阀设置在从吸气活塞泵的进液口引出的导管上,二号阀设置在从吸气活塞泵的出液口引出的导管上,三号阀设置在从呼气活塞泵的进液口引出的导管上,四号阀设置在从呼气活塞泵的出液口引出的导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用户从触摸显示屏输入液体温度、每次吸气量、每次呼气量以及每次吸气和呼气的时间,位于第一氧合器与第二氧合器下端的加热器开始加热液体,直至温度传感器获得设定的温度数据;每次吸气及呼气的多少通过控制吸气活塞泵和呼气活塞泵中活塞上下的位移来控制;
当呼吸机开始工作时,首先进入呼气相,一号阀打开,二号阀关闭,三号阀打开,四号阀关闭,根据预先设置的呼气量,呼气活塞泵的活塞下移,将患者肺内液体吸出,与此同时,吸气活塞泵的活塞根据预先设置的吸气量下移,将缓冲池内已氧合的液体抽至吸气活塞泵内;
至此呼气相结束,吸气相开始,一号阀关闭,二号阀打开,三号阀关闭,四号阀打开,吸气活塞泵的活塞上移,将预先设置的呼气量液体送入患者肺中,与此同时,呼气活塞泵也上移,将呼吸相所抽取液体经过滤器送入氧合器中,至此吸气相结束;
回到氧合器中的液体继续与外源通入的氧气进行氧合,并通过加热器将液体维持设定的温度;一次呼吸完毕后开始第二次呼吸,在吸气相输送完全氧合的液体供患者呼吸,在呼气相回收经患者气体交换后低氧高二氧化碳的液体,并将液体再一次氧合,如此循环,保证患者的呼吸供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应用双活塞泵(在液体通气的吸入端和呼出端都应用独立的活塞泵)精确控制潮气量稳定,分别控制呼出和吸入端液体流速,实现对气道内负压和液体呼出流速的灵活调控;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整合有控制系统,实现对液体通气参数,尤其是气道压力实时监测,通过设定液体呼吸压力的上下限,防止过大正压及负压造成的肺损伤,保证液体通气的安全与高效。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力骏,未经姜力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516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