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对盾构下穿既有站超前探测及预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49291.5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2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黄广锴;姜华龙;陈浩;营升;封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6 | 分类号: | E21D9/06;E21D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00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盾构 既有 超前 探测 加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为确保盾构近距离顺利下穿既有站而对既有站超前探测及预加固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地铁施工中,隧道下穿既有站大部分采用暗挖法,具有控制沉降好、工艺成熟的特点,但该工法存在工序复杂、进度慢、造价高等缺点。而采用盾构下穿既有站施工较为少见,概因既有站下方可能存在障碍物,造成盾构停机,影响既有站正常运营。为探明既有站下方障碍物情况,确保盾构下穿既有站顺利通过,而形成对盾构下穿既有站超前探测及预加固技术。
发明内容
在既有站的两侧沿车站方向开挖探测导洞,在探测导洞内对既有站方向进行探测,探明是否有影响盾构推进的障碍物,同时利用探测导洞对既有站进行加固,减小盾构下穿既有站而引起的沉降。确保了盾构顺利下穿既有站以及既有站的安全。
其技术内容如下:
对盾构下穿既有站超前探测及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既有站两侧均开挖有探测竖井及探测导洞;探测导洞水平距离既有站两侧为2-3.5m;
在探测导洞内向既有站方向打设有探孔,探孔水平间距100cm、竖向间距30cm,梅花形布设,共三排,打设长度为探测导洞至既有站结构;
从探测导洞内向既有站方向,且在既有站底板与盾构隧道之间夹杂土体中设有Φ89袖阀管,水平间距100cm、竖向间距30cm,梅花形布设,共三排。
对盾构下穿既有站超前探测及预加固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开挖探测导洞,在探测导洞内用洛阳铲对既有站施工时遗留障的碍物进行探测及处理,并对盾构隧道与既有站之间夹杂土体进行注浆预加固;
所述对既有站施工时遗留的障碍物进行探测的施工工艺为:在探测导洞 内向既有站方向打设探孔,探测范围为盾构隧道开挖及外扩1m范围;
所述对盾构通过上方土体进行注浆预加固的施工工艺为:利用探测导洞对既有站底板与盾构隧道之间的夹杂土体进行注浆预加固。
所述对盾构下穿既有站超前探测及预加固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导洞内采用洛阳铲向既有站方向打设探孔,探孔水平间距100cm、竖向间距30cm,梅花形布设,共三排,打设长度至既有站结构。
所述对盾构下穿既有站超前探测及预加固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若探测过程中发现障碍物,以导洞为作业空间对其进行清除。
所述对盾构下穿既有站超前探测及预加固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对既有站底板与盾构隧道之间夹杂土体注浆加固,注浆采用Φ89袖阀管,水平间距100cm、竖向间距30cm,梅花形布设,共三排,浆液采用超细水泥浆。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如下优点:
一、探明了既有站附近障碍物情况,为盾构顺利下穿既有站提供了依据;
二、对既有站与盾构隧道之间土体进行加固,减少了盾构下穿施工对既有站沉降的影响;
三、探测过程中掌握了下穿既有站段的地层情况,为盾构掘进参数设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避免下穿过程中遇障碍物导致盾构停机、开仓等危险,整体成本节约5%。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探测导洞位置示意图,图中表示了盾构隧道、探测导洞以及既有站的位置关系。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探孔布置图。
图2b为图2a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既有站与盾构隧道夹杂土体加固纵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既有站与盾构隧道夹杂土体加固横剖面图。
图中:1-1号探测竖井 2-1号探测导洞 3-2号探测竖井 4-2号探测导 洞 5-盾构隧道 6-既有站 7-探孔 8-车站与隧道之间夹杂土体 9-袖阀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
第一步:采用上下台阶法沿既有站方向开挖1、2号探测竖井及1、2号探测导洞。见图1。
第二步:在探测导洞内,用洛阳铲向既有站方向打设探孔7对既有站6周围土体进行探测,探孔水平间距1m、竖向间距30cm,梅花形布设,上下三排,打设长度至既有站结构,其中1号探测导洞探孔长度为2.2m、2号探测导洞探孔长度为3.1m。探测完成后对探孔注水泥浆填充。见图2。
若导洞及探测过程中发现钢板桩等障碍物,根据钢板桩的位置调整导洞的掘进路线或是破除导洞内壁,开挖新导洞,然后利用千斤顶对导洞内的钢板进行拔除,清理完成后采用素混凝土进行回填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492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压支架及综采设备组
- 下一篇:采煤机及其牵引部的连接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