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善烧结台车间漏风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35962.2 | 申请日: | 2013-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57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裴元东;熊军;康海军;赵志星;张效鹏;安钢;史凤奎;王全乐;马泽军;王洪江;石江山;潘文;赵勇;许树生;罗尧升;秦岳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总公司;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21/08 | 分类号: | F27B2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善 烧结 车间 漏风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改善烧结台车间漏风的设备。
背景技术
20世纪70年代初以前,我国大部分的烧结机都是带弯道的老式烧结机,结构不合理,密封不好,漏风率高达45%~75%;70年代初以后,我国新建了一批新型烧结机,并对老式烧结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技术改造,从而使漏风率降为40%~60%。然而,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烧结机漏风情况相当严重,日本等烧结机的漏风率不超过30%。影响烧结机漏风的主要部位是:(1)烧结机风箱头部及尾部;(2)台车两侧的滑板和滑道之间;(3)主抽风系统各个连接法兰和降尘管下部双层漏灰阀处。
此外,烧结机台车之间的密封性也对烧结漏风有一定贡献。尽管经过台车间隙的风不完全是漏风,其也与高温烧结物料进行反应,但台车之间缝隙过大后,风将大量从缝隙经过,使得经过篦条间的风有所减少,这使得篦条上部的物料与风反应变弱;同时,从台车间隙经过的风,极易使烧结料层形成一道气体通道,类似于烧结边缘的漏风通道,使得该通道附近的烧结矿质量变差,返矿增多、粒度减小。烧结料层表面一道道缝隙即是证明。
参见图1,正常烧结时,通过风机抽风,风从料层表面经过烧结料层、风箱后浸入烟道中,风从料层到风箱主要从台车上篦条间、台车之间缝隙经过。当台车间缝隙大时,使得从其经过的风量大,则风从台车上篦条间经过的相应变少,由于风的偏析分布,使得风与篦条上高温物料的反应有所减少,故烧结矿烧结效果将会变差。
随着烧结机使用时间变长,台车变形、磨损等将使得台车间缝隙逐步变大,使漏风更加剧。而更换台车或者通过机加工方法对台车间支撑筋机加工(使缝隙尺寸尽量减小)的成本均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在不改变当前烧结台车主要结构和附件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加工、减少烧结台车间漏风率的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善烧结台车间漏风的设备,用于减少烧结台车之间的漏风,所述烧结台车包括支撑筋;包括迷宫刷及缩孔装置;所述迷宫刷设置在所述支撑筋上;所述缩孔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筋下端上。
进一步地,所述迷宫刷的数量为4-10把,交错设置在所述支撑筋上。
进一步地,所述迷宫刷之间的间隔为50-200mm。
进一步地,所述迷宫刷的长度为50-100mm。
进一步地,所述缩孔装置包括铁条,所述铁条设置在所述支撑筋下端上。
进一步地,所述铁条的直径使所述烧结台车的缝隙在5-10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改善烧结台车间漏风的设备的迷宫刷设置在支撑筋上,使得风经过两个烧结台车之间时阻力加大,缩孔装置设置在支撑筋下端上,减小烧结台车间隙,使得烧结台车间漏风减少,不改变当前烧结台车主要结构和附件的基础上,减少烧结台车间漏风率,使风主要从箅条间经过,让风与高温物料的反应更加充分,有利于烧结矿质量的改善和风机的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烧结台车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改善烧结台车间漏风的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善烧结台车间漏风的设备,包括迷宫刷4及缩孔装置。迷宫刷4焊接在烧结台车之间的支撑筋1上。所述迷宫刷的数量为4-10把,交错设置在所述支撑筋1上,迷宫刷4之间的间隔为50-200mm,这样使风的走向从直向变为曲线,增加阻力,减少烧结台车间的漏风。迷宫刷4的长度为50-100mm,主要材质为铁须。铁条5焊接在支撑筋下端3上。缩孔装置包括铁条5。铁条5的直径使烧结台车的缝隙在5-10mm,减小烧结台车间隙减小,使得烧结台车间漏风减少。
烧结矿靠液相固结造块,而生成液相所需的热量靠抽的风燃烧料层的焦粉所提供,故风的分布对烧结矿质量有重大意义。风从料层到风箱主要从烧结台车上箅条间、烧结台车之间缝隙经过。当烧结台车间缝隙大时,使得从其经过的风量大,则风从烧结台车上箅条间经过的相应变少,从而不利于烧结矿的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总公司;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首钢总公司;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359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