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航空操纵用钢丝绳微动磨损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31064.X | 申请日: | 2013-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27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孙杰;刘礼华;张春雷;周星辰;李倩;邱从怀;陈逸伟;吴建峰;高柏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法尔胜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56 | 分类号: | G01N3/56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曾丹 |
地址: | 214445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空 操纵 钢丝绳 微动 磨损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丝绳微动磨损试验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航空操纵用钢丝绳微动磨损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通用飞机的襟翼、副翼、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一般都采用钢索进行翼面控制,翼面操纵钢索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钢丝绳和夹头。作为翼面操纵钢索的重要组成部分,钢丝绳始终承受一定载荷量的预紧力,并通过其组成的环形系统的移动实现对翼面的控制。
通用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为典型的多轴载荷状态,翼面操纵的钢丝绳常处于横向的振动状态,当钢丝绳摆动幅度过大时,与相接触的导向挡板或导向滑轮产生微动磨损。若能有效地模拟飞行状态时飞机的翼面操纵用钢丝绳的受力状态,建立钢丝绳微动磨损寿命评估方法,对于提高航空操纵用钢丝绳的使用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航空操纵用钢丝绳微动磨损试验装置,所述的试验装置能较好地反映通用飞机的翼面操纵钢丝绳在实际飞行状态时与导向挡板或滑轮的受力状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航空操纵用钢丝绳微动磨损试验装置,它包括预紧力配重、导向轮、安装支架、磨损试验件、变频电机、偏心轮、垂直支板和固定支架,钢丝绳一端穿过导向轮与预紧力配重连接,另一端连接到固定支架上,磨损试验件设置于安装支架上,距静止状态下的钢丝绳一定距离,变频电机输出端连接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与垂直支板连接,由变频电机驱动偏心轮转动,驱动垂直支板上下移动,并带动其接触的钢丝绳产生周期性的上下位移。从而激发钢丝绳周期性的上下摆动。当钢丝绳的摆动幅度超过一定值时,钢丝绳与磨损试验件接触并产生较小位移量的相对滑动。
垂直支板的上方设置有计数器探头。
磨损试验件与钢丝绳的距离及角度都可调节。
垂直支板的上方的计数器探头可记录此处钢丝绳上下摆动的次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航空操纵用钢丝绳微动磨损试验装置,通过变频电机驱动偏心轮转动,再通过垂直支板带动与其接触的钢丝绳周期性的上下移动,从而激发钢丝绳周期性的上下摆动。当钢丝绳的摆动幅度超过一定时,钢丝绳与磨损试验件相接触并产生较小位移量的相对滑动,安装支架还可调节试验件与钢丝绳的距离和角度,能较好地模拟飞机实际飞行时钢丝绳与导向挡板或滑轮之间的运动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航空操纵用钢丝绳微动磨损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预紧力配重,2、导向轮,3、钢丝绳、4、安装支架,5、磨损试验件,6、变频电机,7、偏心轮,8、计数器,9、垂直支板,10、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航空操纵用钢丝绳微动磨损试验装置,包括预紧力配重1和导向轮2,与钢丝绳3连接的预紧力配重1提供实际使用过程中相当的预紧力,钢丝绳3的另外一端连接到固定支架10。磨损试验件5通过安装支架4固定,距静止状态下的钢丝绳3一定距离,试验件5与钢丝绳3的距离及角度都可调节。由变频电机6驱动偏心轮7转动,驱动垂直支板9上下移动,并带动其接触的钢丝绳3产生周期性的上下位移,从而激发钢丝绳3周期性的上下摆动。当钢丝绳3的摆动幅度超过一定值时,钢丝绳3与磨损试验件5接触并产生较小位移量的相对滑动。
垂直支板的上方的计数器探头8可记录此处钢丝绳上下摆动的次数。
安装支架4还可调节磨损试验件5与钢丝绳3的距离和相对角度,用于不同位置的钢丝绳与导向挡板或滑轮的微动磨损情况。
本实用新型试验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由偏心轮7和垂直支板9将变频电机6的周期性转动转换为钢丝绳3的上下摆动,钢丝绳3与磨损试验件5接触并产生较小位移量的相对滑动,可以较好地模拟飞机实际飞行时操纵钢丝绳与导向挡板或滑轮之间的运动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法尔胜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法尔胜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310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