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葡萄霜霉病病叶离体培养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7161.1 | 申请日: | 2013-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50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李会平;李雯;冉隆贤;王婧;苏筱雨;闫海霞;岳素红;张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3/00 | 分类号: | A01N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1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葡萄 霜霉病 病叶离体 培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葡萄霜霉病病叶离体培养的装置。
背景技术
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在适宜发病条件下,其传播流行速度很快,对葡萄生产威胁极大。葡萄霜霉病菌是严格专性寄生菌, 只能在活体上寄生。因此, 要保存该菌种必须将其在葡萄叶片上进行逐代繁殖。这种保存方法通常10d左右就需要转接一次,工作量极大,且在不断的繁殖过程中极易发生菌种变异及交叉污染等问题。而病菌保存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寄主叶片存活的时间。因此, 寻找一种简便易行的葡萄霜霉病病叶保存方法,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 还可为葡萄霜霉病的基础研究工作提供保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葡萄霜霉病病叶离体培养的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可较长期保存葡萄霜霉病病叶及孢子囊,大大降低人工接种繁殖病菌孢子囊的工作量及菌种发生变异的几率。
本实用新型的葡萄霜霉病病叶离体培养的装置,包括盒体、盒盖、花泥,盒体为聚丙烯无色透明塑料盒体,盒盖为聚丙烯无色透明塑料盒盖,上带硅胶透气孔。盒体内填充一层花泥,由花泥底层和上层小块组成,花泥底层上开有插孔,用来固定叶柄;上层花泥小块在花泥底层上等距放置,用来支撑叶片。
本实用新型的葡萄霜霉病病叶离体培养的装置,使用时将经过灭菌处理的花泥放入盒体内,注入含5mg/l的6-BA的适量蒸馏水,再用镊子将接种霜霉病菌的葡萄叶片插入到花泥的插孔中,盖上盒盖,打开盒盖上的透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葡萄霜霉病病叶离体培养的装置,可培养葡萄霜霉病病叶40天以上,叶片不会腐烂或萎蔫发黄、病叶上孢子囊不会变形,孢子囊萌发率达8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整体示意图;图2为盒盖示意图;图3为花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用于葡萄霜霉病病叶离体培养的装置,包括盒体(1)、盒盖(2),其特征在于,盒体(1)为聚丙烯无色透明塑料盒体,盒盖(2)为聚丙烯无色透明塑料盒盖,盒盖(2)上带有硅胶透气孔(7)。盒体(1)内填充花泥(3),花泥(3)由花泥底层(5)和上层小块(6)组成,花泥底层(5)上开有插孔(4),用来固定叶柄;上层花泥小块(6)等距离放置在花泥底层上,用来支撑叶片。盒体(1)长20cm,宽15cm,高15cm。花泥底层(5)长20cm,宽15cm,高4cm;上层小块(6)长15cm,宽2cm,高4cm;每个小块间隔4cm。插孔(4)直径0.5cm。透气孔(7)直径1cm。
使用时先将花泥灭菌处理后,放入盒体内,再加入含5mg/l的6-BA的适量蒸馏水。再用镊子将接种霜霉病菌的葡萄叶片插入到花泥的插孔中,盖上盒盖,打开盒盖上的透气孔,以利透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农业大学,未经河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71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折面条机构的制面条机
- 下一篇:一种排水鱼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