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缸柴油机的冷却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26841.1 | 申请日: | 2013-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99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吕国华;邹健;杨卫星;王伟;赵爱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柴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3/02 | 分类号: | F01P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汉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28 | 代理人: | 庄一方 |
地址: | 21300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机 冷却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机的冷却机构,特别是单缸柴油机的冷却机构。
背景技术
在一般单缸柴油机中,冷却水在冷却腔中的水流分散,高温区的缸套前端和气缸盖鼻梁区冷却不充分,会导致柴油机工作时热负荷过高而导致性能可靠性变差,直接影响整机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缸柴油机的冷却机构,它可以降低单缸柴油机的热负荷,从而提高整机的可靠性。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缸柴油机的冷却机构,其包括机体、气缸套、气缸盖和隔板。机体具有一个冷却水的进水口,气缸套设置于机体内,气缸套与机体间形成一个冷却空间,进水口与冷却空间相通。气缸盖与气缸套相结合形成柴油机气缸,气缸盖上设有与冷却空间相通的冷却通道。隔板与气缸套和机体相接合,以将冷却空间分隔为朝向气缸盖的第一冷却腔和远离气缸盖的第二冷却腔,隔板上具有连通第一冷却腔和第二冷却腔的通孔,且进水口位于第一冷却腔处。
在单缸柴油机的冷却机构的示意性实施方式中,隔板与机体或气缸套连接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中,由于隔板的阻挡,从进水口流入机体的大部分冷却水用于冷却柴油机中温度较高的部分,因此降低柴油机热负荷,改善性能,提高整机可靠性。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所示为柴油机的机体、气缸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II-II线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为沿图1中III-III线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4为沿图3中IV-IV线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标号说明
10 机体
12 进水口
14 冷却空间
141 第一冷却腔
142 第二冷却腔
20 气缸套
23 柴油机气缸
30 气缸盖
32 冷却通道
40 隔板
42 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仅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不代表产品的实际结构和真实比例,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它们的重要程度及顺序等。
图1显示了一种柴油机的结构,其中显示出了柴油机的机体10和气缸盖30,机体10具有一个冷却水的进水口12。
图2所示为沿图1中II-II线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如图2所示,机体10内设有一个气缸套20,气缸套20与机体10间形成冷却空间14,进水口12与冷却空间14相通。气缸盖30与气缸套20相结合形成柴油机气缸23,气缸盖30上设有与冷却空间14相通的冷却通道32。
图3所示为沿图1中的III-III线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如图3所示,冷却机构还包括一个隔板40,隔板40与气缸套20和机体10相接合,以将所述冷却空间分隔为朝向气缸盖30的第一冷却腔141和远离气缸盖30的第二冷却腔142。如图2所示,隔板40上具有连通第一冷却腔141和第二冷却腔142的通孔42,且进水口12位于第一冷却腔141处。
图4所示为沿图1中IV-IV线的局部剖视示意图,用于显示隔板40的形状。在冷却机构的示意性实施方式中,隔板40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环状结构,也可与机体10或气缸套20连接为一体。
现结合图2说明冷却水在冷却空间中的流动。柴油机工作时,冷却水经进水口12压入机体10,由于隔板40的阻挡,大部分冷却水进入机体10上方的第一冷却腔141,对气缸23中位于燃烧室周围温度较高的部分进行冷却。进入第一冷却腔141中的部分冷却水,经由冷却通道32进入气缸盖30,使得高温区的气缸套20前端和气缸盖30鼻梁区得到充分冷却,然后循环流向机体10上方的第一冷却腔141。同时,经进水口12压入机体10的部分冷却水,则经由隔板40上的通孔42流入远离气缸盖30的第二冷却腔142,对气缸套20后端进行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柴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柴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268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使用序列码表的防干扰方法
- 下一篇:一种应急广播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