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飞机机翼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8930.1 | 申请日: | 2013-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82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傅春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航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3/10 | 分类号: | B64C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61000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飞机 机翼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空气动力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提高飞机升力的高升力气动扭转机翼。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技术的发展,对飞机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飞机不仅要求具有良好的高速性能,同时还要求具有良好的低速性能和起飞、着陆性能。机翼是飞机的升力装置,其用途是产生升力,目的是为飞机提供良好的空气动力特性,以保证飞机进入正常飞行。通常情况下飞机机翼存在的不足之处是机翼难于同时兼顾飞机高、低速性能,也就是说飞机机翼它难于做到在保证飞机在高速飞行时具有良好高速性能,在低速飞行和起飞、着陆飞行时也同样具有良好的低速飞行性能和起飞、着陆性能,这是一对矛盾。因此,解决飞机在高速飞行时和在低速飞行时对机翼形状要求不一样的矛盾,设计一种同时能兼顾高、低速飞行性能的高升阻比机翼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升力气动扭转机翼。利用旋涡空气动力理论兼顾飞机高、低速气动特点,采用切尖三角形的气动扭转外翼,能满足飞机的高速气动性能,同时又解决在亚、跨音速以及低速起飞、着陆条件下具有良好的飞行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主要是由内翼、外翼、襟翼、副翼等组成。内翼和外翼采用切尖的三角形翼,内翼段前缘采用55°~59°大后掠角,同时内翼采用与飞机水平基准线成1.5°~2.5°的下反角,用于保证飞机高速气动特性以及提供内翼前缘涡。外翼段前缘后掠角35°~39°,外翼与飞机水平基准线的平行线成1°~2°的上反角,用于提高飞机低速性能及横侧静稳定性。利用旋涡空气升力的特点,使机翼升力系数和最大失速迎角得到明显提高。在机翼上安装有偏度在29°~31°的后缘襟翼,用于提高飞机起飞着陆速度范围内的升力。外翼段前缘采用局部气动扭转,提高飞机巡航速度范围的升阻比,改善飞机较大攻角时的抖动特性。在外翼上安装有副翼,副翼偏度在19°~21°。内翼和外翼的相贯线呈二次弧线;外翼弦向流线和展向流线沿同一相对弦长处展向弯扭呈抛物线型分布。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是:
利用旋涡空气升力的特点和外翼前缘采用局部气动扭转,改善了飞机不同速度范围对机翼形状要求的矛盾;达到了提高飞机起飞、着陆速度范围内的升力,亚、跨音速机动性;高、亚音速下较大的提高了巡航升阻比,同时也保证了超音速的性能;可以兼顾飞机的高、低速性能。解决了飞机机翼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升力气动扭转机翼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是图1俯视图;
图3是图2中沿I-I、II-II、III-III、IV-IV线的剖视放大示意图(逆时针旋转90°)。
图中1.内翼,2.外翼,3.襟翼,4.副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其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和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
内翼1和外翼2为切尖的三角形翼,内翼1段前缘的大后掠角γ为55°~59°,内翼1段前缘最佳的大后掠角γ为57°;同时内翼1采用与飞机水平基准线的下反角α为1.5°~2.5°,内翼1最佳的下反角α为2°。外翼2段前缘后掠角θ为35°~39°,外翼2段前缘最佳的后掠角γ为37°;外翼2与飞机水平基准线的平行线的上反角β为1°~2°,外翼2与飞机水平基准线的平行线最佳的上反角α为1.5°。在内翼1上安装有后缘襟翼3偏度在
29°~31°的范围,机翼外翼2段前缘采用局部气动扭转,提高飞机巡航速度范围的升阻比。在外翼2上安装有副翼4,副翼4偏度在19°~21°的范围。内翼1和外翼2的相贯线呈二次弧线,同时保证外翼2弦向流线和展向流线,沿同一相对弦长处展向弯扭呈抛物线型分布,从内翼1和外翼2相接处开始向外沿展向采用翼型扭转。
图3示出了外翼段不同剖面气动扭转示意。I-I剖面是内翼1和外翼2相接处,是外翼2沿展向扭转的起始点;外翼2II-II剖面的弦向扭转起始点在离外翼2前缘的弦长14.26%处向下弯扭;外翼2III-III剖面的弦向扭转起始点在离外翼2前缘的弦长27.84%处向下弯扭;外翼2IV-IV剖面的弦向扭转起始点在离外翼2前缘的弦长35%处向下弯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航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贵航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89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固体药物制剂分装器
- 下一篇:疏浚施工安全警示浮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