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矮边墙中埋式止水带安装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7639.2 | 申请日: | 2013-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4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悦;王清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38 | 分类号: | E21D11/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39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矮边墙中埋式 止水带 安装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矮边墙止水带安装固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隧道矮边墙中埋式止水带安装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隧道工程仰拱矮边墙水平施工缝多安设背贴式和中埋式止水带,以实现隧道衬砌与矮边墙混凝土施工接缝不渗不漏的目标。背贴式止水带施工安装工艺较简便,安装位置及质量容易控制,中埋式止水带现多采用悬吊法安装,即采用铁丝将止水带绑扎后悬吊在矮边墙模板内支撑杆上,施工时人工逐点绑扎悬吊铁丝,无法保证铁丝悬吊的长度一致,又由于止水带上不允许穿孔,使得铁丝绑扎不牢靠,因此,止水带的平面位置得不到可靠的固定,且不能保证止水带埋入混凝土内的宽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拆卸方便快捷,能确保止水带安装后的平面位置准确、埋入矮边墙混凝土内的宽度满足设计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隧道矮边墙中埋式止水带安装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夹紧止水带的钳口夹持部、横向设置的弹簧支撑杆和可调丝杆,以及与隧道模板支撑肋连接的辅助支撑杆;所述弹簧支撑杆一端与可调丝杆铰接,另一端刚性连接支撑块,所述支撑块支撑于辅助支撑杆上,所述可调丝杆另一端铰接支撑座,所述钳口夹持部与铰接处的弹簧支撑杆和可调丝杆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使用方法:
首先,在隧道矮边墙模板支撑肋上安装辅助支撑杆。
其次,将弹簧支撑杆上的支撑脚支撑在辅助支撑杆上,可调丝杆支撑座支撑于隧道开挖面上,将止水带的一半放入夹持部钳口之间夹紧,另外一半预留埋入矮边墙混凝土中。
再次,根据矮边墙的厚度调节可调丝杆的长度,从而确定止水带的水平位置。施工时根据需要安装该固定装置,其间距一般为50~100cm,可适当调整。
采用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技术效果:
1、该装置的钳口夹持部能够可靠的将止水带夹持,从而保证止水带埋入矮边墙混凝土的宽度。
2、通过调节可调丝杆的长度,能够调整止水带的水平位置,从而使该装置能够在不同的隧道工程中使用。
3、该装置的弹簧支撑杆和可调丝杆铰接,安装拆卸方便快捷。
4、由于隧道开挖面为弧面,可调丝杆与支撑座活动铰铰接,可使该装置适用于弧形开挖面。
进一步,为了借助弹簧的弹力推动活动杆,进而使夹持部将止水带夹紧;所述弹簧支撑杆包括一端开口的保护外套、置于保护外套内部的弹簧和活动杆,所述弹簧一端与保护外套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活动杆连接,所述活动杆与所述钳口夹持部的一侧夹钳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可调丝杆包括内丝杆、外套管、转动手柄插孔和用于连接钳口夹持部另一侧夹钳的连接块,所述转动手柄插孔设置于内丝杆中部,所述外套管连接在内丝杆的两端,外套管内部设有与内丝杆相匹配的螺纹,所述外套管一端与所述支撑座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弹簧支撑杆铰接,并与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使用时,只需将转动手柄插入插孔,然后转动就可实现对可调丝杆的调节,转动手柄安装、拆卸十分方便,并且转动手柄可就地取材,比如短钢筋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隧道矮边墙中埋式止水带安装固定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隧道矮边墙中埋式止水带安装固定装置中弹簧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隧道矮边墙中埋式止水带安装固定装置中可调丝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隧道矮边墙中埋式止水带安装固定装置,包括用于夹紧止水带6的钳口夹持部3、横向设置的弹簧支撑杆1和可调丝杆2,以及与隧道模板竖向支撑肋5连接的辅助支撑杆4;所述弹簧支撑杆1一端与可调丝杆2通过活动铰铰接,另一端刚性连接支撑块11,所述支撑块11支撑于辅助支撑杆4上,所述可调丝杆2另一端铰接支撑座21,所述钳口夹持部3与铰接处的弹簧支撑杆1和可调丝杆2固定连接,所述钳口夹持部3的夹持面固定连接橡胶垫块。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实施例二相对于实施例一的改进在于,所述弹簧支撑杆1包括一端开口的保护外套、置于保护外套内部的弹簧12和活动杆13,所述弹簧12一端与保护套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活动杆13连接,所述活动杆13与所述钳口夹持部3的一侧夹钳固定连接。
实施例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未经重庆广播电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76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催化柴油反应蒸馏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纳米稀土改性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