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刀型数控车床的多轴动力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713124.5 | 申请日: | 2013-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9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邵平列;李东涛;王社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捷诚精密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19/00 | 分类号: | B23B19/00;B23B19/02;B23B2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刀型 数控车床 动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刀,特别是涉及一种排刀型数控车床的多轴动力刀。
背景技术
伴随着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加工工件的日益复杂化、精度等级以及加工效率的提高,多轴向、高转速成为切削机床必备的条件,加工中心机床走向机能复合化外,车床方面已由早期的卧式车床开发出许多新的加工形态,例如双刀塔、立式车床、倒立车床、以及车铣复合机种,以顺应新时代加工方式的需求。排刀型数控车无疑是一项新技术结合的工具机杰作。
动力头也称动力刀座,指安装在动力刀塔上,可由伺服电机驱动的动力刀座,这种刀座一般应用车铣复合机床上,也被广泛应用于带动力刀塔的加工中心上。
现有的动力刀往往是单轴的,只能实现一种或几种加工方式,通用型的动力刀将无法完成加工方式比较复杂或有一些特殊的加工方式。这样导致加工操作复杂,更换刀具等辅助加工时间长,不仅效率低,而且增加加工成本,甚至一台机床上装有多把动力刀,占用空间大,生产效率低,浪费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排刀型数控车床的多轴动力刀。该多轴动力刀结构紧凑,有效的提高了该动力刀的工作效率,便于推广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排刀型数控车床的多轴动力刀,其特征在于:包括齿轮箱、与齿轮箱连接的齿轮箱盖和与齿轮箱盖连接的伺服电机,所述齿轮箱内转动连接有多个主轴,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伸入齿轮箱且在伸入的部分安装有主动齿轮,多个所述主轴上均设置有两两啮合的从动齿轮,其中一个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多个所述主轴的一端均伸出齿轮箱且在伸出的部分安装有用于装夹刀具的弹性夹头。
上述的一种排刀型数控车床的多轴动力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内设置有套在主轴上的第一球轴承和第二球轴承,所述第一球轴承靠近弹性夹头,所述第二球轴承靠近从动齿轮。
上述的一种排刀型数控车床的多轴动力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轴承为角接触球轴承,所述第二球轴承为深沟球轴承。
上述的一种排刀型数控车床的多轴动力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上且位于第一球轴承和第二球轴承之间套有长隔套,所述主轴上且位于从动齿轮和第二球轴承之间套有短隔套。
上述的一种排刀型数控车床的多轴动力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连接有用于向齿轮箱内输送润滑油的油管。
上述的一种排刀型数控车床的多轴动力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底部连接有安装板,所述齿轮箱的底部开设有沿安装板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滑动配合的导轨。
上述的一种排刀型数控车床的多轴动力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和凹槽均为燕尾型。
上述的一种排刀型数控车床的多轴动力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的数量为三个,位于中间的主轴的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位于两侧的主轴的从动齿轮均与位于中间的主轴的从动齿轮相啮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易于安装。
2、本实用新型能够完成加工方式比较复杂或有一些特殊加工方式的工件。其加工操作简单,更换刀具等辅助加工时间短,不仅效率高,而且减少了加工成本,只需在一台机床上装有一把动力刀,占用空间小,生产效率高。
3、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安装板; 2—齿轮箱; 3—轴承压盖;
4—O型圈; 5—锁紧螺母; 6—弹性夹头;
7—主轴; 8—第一球轴承; 9—油管接头;
10—油管; 11—接头螺母; 12—抵抗式计量件;
13—抵抗式连接体; 14—长隔套; 15—第二球轴承;
16—短隔套; 17—主动齿轮; 18—伺服电机;
19—齿轮箱盖; 20—内六角螺钉; 21—轴端挡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捷诚精密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捷诚精密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7131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