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层绝热恒温槽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90530.4 | 申请日: | 2013-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57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曙光;刘元俊;崔剑;梁秀丽;张坤;徐大刚;冀克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L7/04 | 分类号: | B01L7/04;G01N1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苗峻 |
地址: | 25003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 绝热 恒温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计量测试技术领域,涉及温度计量测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动力粘度精密测量必须在恒定温度场内并可视情况下进行。
液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非常大,讲一种液体的粘度时必须注明温度,不注明温度的粘度值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标准粘度液定值的关键问题是温度的准确控制。
目前双层结构恒温槽,两层玻璃之间为工作介质循环通道,不能有效阻断外界温度变化对工作介质温度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准确、稳定、均匀温度场,并实现三个方向水平观察测量,以提高动力粘度测量校准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槽体采用双层方形透明结构,两层之间利用空气隔绝工作介质与外界联系,降低热交换,提高温度稳定性并实现水平观察测量功能;采用工作区与混合区分离结构,混合区中冷热介质在搅拌叶片作用下充分混合,通过进水分流栅均匀进入工作区,提高温度场均匀性;采用发光二极管矩阵光源,减少热辐射,降低热传导。配以适宜的温控和调节系统,实现高精度温度控制。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双层绝热恒温槽,由方形透明工作区水槽、光源、温度控制系统和循环系统组成,水槽由工作区和混合区组成,其特征在于:工作区1和混合区2前后分置,工作区与混合区通过进水分流栅3、出水分流栅4连通;工作区槽体为封闭的双层方形透明槽体,结构如附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双层绝热恒温槽,由方形透明工作区水槽、光源、温度控制系统和循环系统组成,水槽由工作区和混合区组成,其特征在于:所用光源5为发光二极管矩阵光源,结构如附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双层绝热恒温槽,控温精度高,温度场均匀、稳定,方便观察测量;特别适用于粘度测量,亦可为其他试验研究工作尤其是需要水平观察测量的研究工作提供恒温。
附图说明
附图1 双层绝热恒温槽水槽结构示意图
附图2 双层绝热恒温槽水槽布局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工作区,2-混合区,3-进水分流栅,4-出水分流栅,5-光源,6-内槽体,7-外槽体,8-封盖,9-后侧板。
具体实施方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双层绝热恒温槽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方案的限制。
一种双层绝热恒温槽,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如附图1所示,恒温槽剖面结构如图2所示,恒温槽工作区、混合区结构示意图如附图3所示。
本实施例给出的双层绝热恒温槽,外形尺寸640mm×560mm×1400mm,机箱由1.2mm不锈钢板和角钢骨架组成,水槽工作室容积72升。水槽为双层封闭结构,内槽体6、外槽体7和封盖8均为10mm厚有机玻璃,内、外槽体相距50mm,内、外槽体之间为空气隔热区。
光源5为600mm×12mm、功率8W的发光二极管矩阵,与水箱呈45o安装于水槽工作区外槽体后部两侧,为工作区提供均匀、柔和背景光。
水槽由工作区和混合区组成,混合区为1.2mm不锈钢后侧板9呈120o夹角与内槽体6相连,工作区、混合由出水分流栅4隔离。工作介质在搅拌器叶片推动下,经混合区后侧板反射,平行通过进水分流栅3进入水槽工作区。
该水槽与动力粘度标准装置用常规温控系统组装得到的恒温槽满足动力粘度标准装置使用要求。测量范围0~50℃,温度稳定性±0.01℃;温度均匀性0.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未经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905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温通脚部血脉的中药外用泡脚剂
- 下一篇:一种治疗腰腿痛的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