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餐厨垃圾三相分离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88918.0 | 申请日: | 2013-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00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彭清;舒春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中联重科环卫机械有限公司;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雪;黄志兴 |
地址: | 410013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三相 分离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厨垃圾处理,具体地,涉及一种餐厨垃圾三相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餐厨垃圾三相分离主要是将餐厨垃圾中的废油脂、废水和渣料分离,是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的关键工段。三相分离工艺一般是先将餐厨垃圾浆料蒸煮至一定温度,使餐厨垃圾浆料中的油水充分呈游离状态。然后经过输送泵输送至三相分离机,经离心分离成废油脂、废水及渣料。
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餐厨垃圾连续三相分离系统主要包括三相分离机3、管路8、输送泵2和多个蒸煮釜4。餐厨垃圾浆料在蒸煮釜4内被加热至50~100℃(一般为蒸汽加热),并通过设置蒸煮釜4内的搅拌装置使浆料受热均匀,一方面使餐厨垃圾浆料中的油和水充分呈游离状态,降低浆料的粘稠性,增加三相分离的油脂分离效率,另一方面能将浆料中的细菌和微生物杀灭,防止分离后的废油脂和有机渣料短期内变质腐败。实际处理过程中,每个蒸煮釜4并非同时工作,当三相分离机3处理完其中一个蒸煮釜4的浆料,经常出现其他蒸煮釜4正在蒸煮的情况,此时三相分离机3必须停机等待下一个蒸煮釜4蒸煮完毕并排料方能继续处理,因此导致三相分离机3必须频繁停机,降低了处理效率且缩短了三相分离机的使用寿命。另外,多个蒸煮釜4的出料口分别经导管5连通至同一根管路8后送至输送泵2,因为管道汇合处阻力较大且管路8的水平输送距离较长,导致管路8内容易沉积重杂质导致管道堵塞。一旦管路8堵塞或蒸煮釜4正在蒸煮没有浆料进入输送泵,输送泵2即出现空转现象,损坏泵体。尤其是输送泵2选用螺杆泵时,一旦转子缺料空转,定子在半小时内即磨损失效。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无法连续处理、管路容易堵塞、三相分离机和输送泵容易损坏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餐厨垃圾三相分离系统,该系统能够连续进行处理,并且能够避免管路堵塞,延长三相分离机和输送泵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餐厨垃圾三相分离系统,其中,该餐厨垃圾三相分离系统包括缓冲料池、输送泵、三相分离机和多个蒸煮釜,每个所述蒸煮釜的出料口分别连通于所述缓冲料池,所述缓冲料池内的物料通过所述输送泵输送至所述三相分离机。
优选地,所述缓冲料池的容积为2个以上的所述蒸煮釜的容积。
优选地,所述缓冲料池具有池体和顶盖,所述缓冲料池的顶盖设置有多个进料口,每个所述蒸煮釜的出料口通过导管连接于所述进料口。
优选地,多个所述蒸煮釜沿所述缓冲料池的长度方向布置并设置在所述缓冲料池的顶盖上。
优选地,所述缓冲料池的上方设置有连接多个所述蒸煮釜的操作平台。
优选地,所述输送泵连通于所述缓冲料池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缓冲料池的底部具有朝向所述输送泵的连通处向下倾斜的斜面。
优选地,所述缓冲料池设置有池体保温层。
优选地,所述输送泵为螺杆泵。
优选地,所述缓冲料池内设置有料位传感器,所述餐厨垃圾三相分离系统包括用于根据所述料位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所述输送泵和所述三相分离机的控制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经蒸煮釜处理的物料首先进入缓冲料池,避免了多个蒸煮釜送料导致的管道堵塞和较长的管路的使用,因而能够延长输送泵的使用寿命。通过使缓冲料池内的物料达到预定料位再进行三相分离,可以进行连续的处理,因而可以避免因蒸煮釜间断工作而频繁停止三相分离机以及由此导致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说明现有技术的餐厨垃圾三相分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餐厨垃圾三相分离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缓冲料池 2输送泵 3三相分离机 4蒸煮釜
5导管 6斜面 7操作平台 8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中联重科环卫机械有限公司;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沙中联重科环卫机械有限公司;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89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备紧急制动装置的电梯
- 下一篇:一种手摇绕线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