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次导线线束制造用工作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88147.5 | 申请日: | 2013-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00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燕小华;令永卓;马宏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利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12 | 分类号: | H01B13/01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忠辉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星湖***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导线 制造 用工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作平台,尤其涉及一种二次导线线束制造用工作平台。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成套电气制造领域,控制电路导线一般是在产品结构与电气元件安装完毕后,才能根据实际安装状况人工现场配接控制导线,线束制造采用单件制造并在实物上配制的方法完成。对于产品中的二次导线接线生产,一般遵循如下的三个生产步骤:
1、根据产品的结构设计图纸完成机械外壳或框架的制造与装配。
2、根据产品电器元件一览表完成产品中电器元件的采购与安装。
3、根据产品设计阶段形成的电气接线图,在已完成上述第2步电器元件安装的产品上手工连接导线,形成线束,最终完成完整的电气成套产品。
上述生产流程的缺点是:第3步二次导线的接线及线束形成,必须依赖前两步机械外壳或框架以及电气元件安装工作的完成。这使得制造工序有前后之分,显著的延长了产品的制造周期。
因此,在目前电气成套项目交货期越来越短的情况下,采用一定的工艺装备,将电气产品中的二次线束生产从上述链式结构中分离出来,将线束作为一个单独的产品,在柜体生产和元件安装完成之前就开始线束产品的制造,将大幅度缩短产品的生产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二次导线线束制造用工作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二次导线线束制造用工作平台,包括有车架,其中:所述的车架上设置有工作台面,所述的工作台面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的定位孔上连接有布线组件,所述的车架上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的车架底部设置有移动组件。
进一步地,上述的二次导线线束制造用工作平台,其中:所述的工作台面为正方形,所述的定位孔等距离矩阵分布在工作台面上。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二次导线线束制造用工作平台,其中:所述的布线组件为布线分叉,所述的布线分叉底部设置有螺纹,所述的定位孔内设置有对应的反向螺纹,布线分叉与定位孔螺纹连接。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二次导线线束制造用工作平台,其中:所述的定位组件包括有定位销与锁定搭扣。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二次导线线束制造用工作平台,其中:所述的移动组件为移动滚轮,所述的移动滚轮上设置有转向锁定机构。
再进一步地,上述的二次导线线束制造用工作平台,其中:所述的工作台面上对应每个定位孔,均设置有对应标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能够对电气成套项目中的产品需要的二次导线线束进行单独排布。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模块化分布的定位孔与布线组件的配合,能够适应不同的需要进行设置。同时,各个工作平台还可以进行拼接,满足大规模的二次导线线束进行排布需要。再者,依托本实用新型完成的二次导线线束可作为部件直接安装于产品装配体,摆脱传统电气产品的接线工序必须在产品电气元件安装完毕后才能进行的限制。利用该实用新型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线束产品质量,而且可以大大缩短电气产品的制造时间。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
图1是本二次导线线束制造用工作平台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定位孔的分布示意图。
图3是布线分叉的连接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利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利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81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岸桥大车车轮全电动制动装置
- 下一篇:可调角度的轨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