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火灾报警控制器回路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83643.1 | 申请日: | 2013-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05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陶章亮;谢海彬;吴金海;聂河东;林素欧;胡中祥;周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爱德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7/00 | 分类号: | G08B17/00;G08B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穆瑞丹 |
地址: | 32560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灾 报警 控制器 回路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报警控制器,具体是一种火灾报警控制器回路单元,属于消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火灾报警控制器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心脏,可向探测器供电,具有下述功能: 1)用来接收火灾信号并启动火灾报警装置。该设备也可用来指示着火部位和记录有关信息。 2)能通过火警发送装置启动火灾报警信号或通过自动消防灭火控制装置启动自动灭火设备和消防联动控制设备。 3)自动的监视系统的正确运行和对特定故障给出声、光报警。
现代火灾报警控制器为了减少误报,方便安装与调试,降低安装与维修费用,减少连接线数,及时准确地知道发出报警的火灾探测器的确切位置(部位编号),都普遍采用脉冲编码控制系统,并采用二总线技术。
如中国专利CN1125421C《一种二总线通信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火灾报警系统》中公开了一种对火灾快速响应的二总线通信方法及采用该方法的火灾报警系统。实现快速响应的过程是将每个探测总线回路中的编址单元分组,当具有火警中断优先权的编址单元产生火警信号后,在发码位对应位置上通过二总线向报警控制器回传组号脉冲,在回码位对应位置上回传组内编号脉冲,报警控制器根据组号和组内编号计算出产生火灾信号的编址单元的地址号并及时报警。
但是该发明中判定一个报警地址就至少需要50ms,当出现N多个报警点时,控制器就需要N×50ms来处理判定报警地址,需要时间较长,不利于在最短时间内及时报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多线制传输线路存在数量大、合计故障率高、报警时间较长的问题,本发明采用自主研发的供电与通信、控制与报警于一体的数字化无极性二总线方式,在不提高波特率的前提下,实现了即使在同一巡检周期内有多达上百个探测点上传火警信息,也可实现在2.1秒时间内同时报出,极大提高了火灾报警的响应时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火灾报警控制器回路单元,包括
中心控制器,发送地址脉冲信号和命令脉冲信号,并接收反馈的数字信号;
开关电路,通过反向电路与所述中心控制器的脉冲信号输出脚连接,并与二总线高电平线连接,向二总线上的现场设备发送地址脉冲信号,并提供工作电源;
脉冲调制电路,通过反向电路与所述中心控制器的命令脉冲信号输出脚连接,并与二总线高电平线连接,向二总线上的现场设备发送命令脉冲信号;
回码电流电路,包括高端电流映射电路、低端采样电路以及放大电路,所述高端电流映射电路与二总线高电平线和低电平线分别连接,所述低端采样电路与所述二总线的低电平线连接,所述高端电流映射电路与所述低端采用电路连接后与放大电路相连;
模数转换器,与所述回码电流电路和中心控制器分别连接,将所述回码电路电路的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后输入中心控制器;
现场设备:与二总线的高电平线和低电平线连接,接收二总线上的信号。
还包括脉冲整形电路,与所述开关电路和脉冲调制电路连接,将所述命令脉冲信号和地址脉冲信号整形后输出给现场设备。
还包括短路检测电路,与所述二总线高电平线和所述模数转换器分别连接,检测所述二总线的电信号并输入所述模数转换器。
所述短路检测电路中设置有短路指示装置,在发生短路状态时进行指示。
所述回路单元中的中心控制器的地址脉冲信号输出脚与第一与非门电路U2A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与非门电路U2A的第二输入端与其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与非门U2A的输出端连接到电阻R5一端即所述开关电路输入端,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到三极管T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T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连接到功率开关管T1的基极,所述功率开关管T1的集电极与二总线高电平线L+连接,所述功率开关管T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3与其基极连接,所述功率开关管T1的发射极还与外接24V电源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爱德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爱德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836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万向节节套自动上料控制器
- 下一篇:松土覆膜穴播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