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四氟化硅气相管道堵塞的管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8407.0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30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会;余福元;任洪志;李家朋;崔文青;张鲁鲁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氟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3/00 | 分类号: | F16L53/00;F16L59/02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黄军委 |
地址: | 471400 河南省洛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氟化 硅气相 管道 堵塞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四氟化硅气相管道堵塞的管道结构。
背景技术
四氟化硅是无色刺激性气体,遇水发生高温水解生成白炭黑,白炭黑的化学稳定性好,受高温不易分解、不燃烧、比表面积大、电绝缘性强,半干法低温分解钾长石工艺工程中,利用一些助剂来分解钾长石,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好后放入反应回转窑内进行分解反应,负压风机吸收反应回转窑内反应产生的气体,气体经过气相管路在储槽进行回收,此反应中气相管路经过的气体主要成分有SiF4 、NH3、HF、NH4F、H2O。企业为了节省生产成本,反应一般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回转窑内的温度不高,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温度不高,经过的气相管路时气体中的气态水分容易液化,在气相管路内容易与四氟化硅进行水解反应,生成白炭黑堵塞管路。若要反应过程继续运行就要提升反应回转窑温度或间断性的对导气管进行清理,由于反应回转窑比较大,因此前者将能耗巨大,后者需要停工清理,均降低了效率,大幅度提高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设计科学、便于安装的防止四氟化硅气相管道堵塞的管道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四氟化硅气相管道堵塞的管道结构,包括气相管道以及呈螺旋状绕设在该气相管道上的硅橡胶加热带。
基于上述,绕设在所述气相管道上的所述硅橡胶加热带的相邻带体之间具有间隙。
基于上述,所述间隙的宽度为1-5cm。
基于上述,所述硅橡胶加热带外侧设有保温层。
基于上述,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为0.5cm-3cm。
基于上述,所述保温层为玻璃棉层或岩棉层。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在气相管道上呈螺旋状绕设硅橡胶加热带,在生产的过程中,只需通电,通过加热硅胶加热带加热气相管道,即可防止水蒸气在气相管道内液化,从而大大降低四氟化硅进行水解反应,防止气相管道堵塞,与直接加热反应回转窑相比,成本又大大降低。
更进一步的,绕设在气相管道上的硅橡胶加热带的相邻带体之间具有间隙,这样防止带体之间重叠造成局部过热损坏带体的问题。
更进一步的,所述硅橡胶加热带外侧设有保温层,能够减少能量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管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气相管道上绕设硅胶加热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相管道;2.硅橡胶加热带;3.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防止四氟化硅气相管道堵塞的管道结构,包括气相管道1以及呈螺旋状绕设在该气相管道上的硅橡胶加热带,在气相管道上呈螺旋状绕设硅橡胶加热带,在生产的过程中,只需通电,通过加热硅胶加热带加热气相管道,即可防止水蒸气在气相管道内液化,从而大大降低四氟化硅进行水解反应,防止气相管道堵塞,一般将管道加热至180℃-210℃,与直接加热反应回转窑相比,成本又大大降低;为了防止带体之间重叠造成局部过热损坏带体的问题,绕设在气相管道上的所述硅橡胶加热带的相邻带体之间留有间隙,间隙的宽度为1cm。
为了能够减少能量损耗,硅橡胶加热带外侧设有保温层,保温层为玻璃棉层或岩棉层,保温层的厚度为1cm。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根据需要所述间隙的宽度可以设定为2cm、5cm等等;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保温层为岩棉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保温层的厚度根据需要可以设置0.5cm、3cm等等。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氟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洛阳氟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84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滚动体、滚动体的制造方法及动力传递装置
- 下一篇:轴承超越过载保护离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