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空调风门调节机构及车辆空调风口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6879.2 | 申请日: | 2013-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8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赵宏;左卫国;解胜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10 | 分类号: | F24F13/1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13113 | 代理人: | 刘谟培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空调 风门 调节 机构 风口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在车辆空调风口结构中的对风门进行调节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空调风门调节机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车辆空调风门调节机构的车辆空调风口结构。
背景技术
车辆空调风口结构,是实现汽车空调出风量大小和方向调节的装置。在现有的结构中,车辆空调风口结构,主要包括具有风道的主体、设置在主体上的风口面板以及设置在风口面板上的叶片,叶片通过与其固连的调节拨钮实现风向的调节,而对于风量大小的调节,则主要通过车辆空调风门调节机构来实现。在现有的车辆空调风门调节机构中,多包括转动设置在风口面板上的调节旋钮、驱动摆臂以及风门,在驱动摆臂与风门之间连接设有在驱动摆臂摆动的驱动下而带动风门转动的从动摆臂,使用者通过拨动调节旋钮,使调节旋钮以固连在主体上的转轴为轴进行转动,从而驱动驱动摆臂带动从动摆臂摆动的同时进行转动,进而带动风门转动,以实现风量大小的调节。在如上的风量调节过程中,通过固定在主体上的限位柱以及固定在调节旋钮上的限位筋的相互配合,实现调节旋钮的两个极限位置的限位,因此,二者的配合容易造成摩擦力增大,使得调节旋钮转动过程有发涩感,同时由于转轴与调节旋钮的转动配合,需要对二者间进行润滑,否则会进一步增大调节旋钮转动的阻碍力;此外,如上结构,只能使使用者感受到两个极限位置,对于两个极限位置中间的中间位置无挡位感。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中间挡位感且减小调节旋钮转动时受到的阻塞力的车辆空调风门调节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空调风门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旋钮、驱动摆臂、风门,在驱动摆臂与风门之间连接设有在驱动摆臂摆动的驱动下而带动风门转动的从动摆臂,在调节旋钮与驱动摆臂之间连接设有在调节旋钮转动时带动驱动摆臂摆动的齿轮连接机构。
如上结构中,采用齿轮连接结构,使传动过程更加稳定精确,且减小了对调节旋钮的阻塞,同时,通过齿与齿的啮合过程,形成了调节旋钮的挡位感。
作为对上述结构的限制,所述的齿轮连接机构包括与调节旋钮固连的主动齿、固定在驱动摆臂上并与主动齿啮合相连从动齿。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调节旋钮上设有贯通调节旋钮设置的容纳孔,在容纳孔设有与相对于车身固定的支撑柱,所述的容纳孔具有在调节旋钮转动时,与支撑柱始终贴合并滑动配合的支撑曲面。通过支撑柱与容纳孔的配合设置,实现了调节旋钮转动过程的稳定限位,同时,减小了调节旋钮转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风门上固定设有扁平状的转轴,在从动摆臂上设有扁平长孔,所述的转轴插装于扁平长孔内。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改进,在风门上固定设有凸台,凸台的内部具有矩形的卡装通孔,所述转轴沿卡装通孔的对角线方向卡装在卡装通孔内。
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了一种车辆空调风口结构,包括主体、设置在主体上的风口面板、设置在风口面板上的叶片,还包括如上所述的车辆空调风门调节机构,所述的调节旋钮转动的设置在风口面板上。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的减小调节旋钮转动时的阻塞力,同时,使调节旋钮具有中间挡位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从动摆臂与气门的连接结构简易图;
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调节旋钮;101、容纳孔;102、支撑柱;103、支撑曲面;2、驱动摆臂;3、风门;31、转轴;32、凸台;33、卡装通孔;4、从动摆臂;41、扁平长孔;5、主动齿;6、从动齿;7、主体;8、风口面板;9、叶片;10、拨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空调风门调节机构,由图1所示,其包括调节旋钮1、驱动摆臂2、风门3,在驱动摆臂2与风门3之间连接设有在驱动摆臂2摆动的驱动下而带动风门3转动的从动摆臂4,其中,调节旋钮1、风门2均可采用现有的结构,在调节旋钮1与驱动摆臂2之间连接设有在调节旋钮1转动时带动驱动摆臂2摆动的齿轮连接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68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