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学延迟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70302.0 | 申请日: | 2013-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72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陶世兴;赵新才;杨丽玲;温伟峰;李建中;肖正飞;胡腾;阳庆国;刘宁文;彭其先;李泽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J9/00 | 分类号: | G01J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徐宏;吴彦峰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学 延迟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精度时间延迟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光学自相关方法的光学延迟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光采样是通过光学方法对高带宽模拟信号进行采样的技术,它具有传统光电探测器和示波器无法达到的带宽。随着光通信,尤其是光采样技术的发展,通过光学延迟方法将光脉冲进行“复制”得到的光采样率不断提高,以100GSa/s光采样率为例,要求相邻通道光学延迟10ps,而更高的采样率对应更小的光学延迟。同时光学延迟精度直接关系着光采样信噪比,因此光学延迟的精确测量是光采样中最为重要的问题。
目前采样可调光纤延迟线对光学延迟进行控制,传统的延迟测量是采用光电探测器及高带宽示波器显示波形,由于光电探测器本身存在惰性效应,目前最快的光电探测器也存在几个皮秒的响应时间,同时高速实时采样示波器响应时间也是几皮秒到几十皮秒之间,因此若采用光电探测器结合示波器系统进行延迟测量,其误差很难控制在10ps以内。而已有的光学测量方法通过离线测量光纤长度,有白光干涉法,光频率反射(Optical Frequency Domain Reflectometer),光时域反射(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其中光时域反射是将一个纳秒脉宽脉冲输入待测光纤并探测反射信号,通过时间差来求得待测光纤长度,其测试盲区为10米左右,基于扫频法的光频域反射测量精度可以到微米级,对应时间10fs左右。但上述方法的问题是不能进行在线实时测量,光路搭建中因光路连接引起的光纤长度变化在毫米级,会引入几皮秒误差。
目前对飞秒、皮秒光脉冲脉宽的测试主要有光学自相关法、频率分辨光学开关法(Frequency-Resolved Optical Gating, FROG)、光谱位相相干直接电场重建法(Spectral Phase Interfere Direct Electric-Field Reconstruction, SPIDER)等。自相关仪已经有成熟产品,目前使用较多的有FR-103系列,Pulse check系列等,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半反半透镜将一路光分为两路,一路光程固定,另一路对该路进行光程差连续扫描,之后两路光重合,通过倍频晶体的二阶非线性效应将光信号转换成与脉冲宽度成正比的自相关信号,从而得到脉冲宽度。
由于对于超短延迟(对应光纤长度亚毫米)只能通过离线的光学方法测量,而光纤切割熔接,或采用法兰连接过程中都会引入毫米级长度误差,从而无法达到精确的延迟控制。采用光电转换进行测量则由于转换中电学惰性效应同样会引入数皮秒的测量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光学自相关的光学延迟测量装置,该方法能够测量小于10皮秒时间延迟,最大测量范围则由自相关仪量程决定。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如图1所示,一种光学延迟测量装置包括:
脉冲激光器、第一光纤耦合器、延迟线装置、第二光纤耦合器、自相关仪、处理器,所述脉冲激光器输出端与第一光纤耦合器输入端连接,第一光纤耦合器第一输出端口与第二光纤耦合器第一输入端口连接,第一光纤耦合器输出端口与第二光纤耦合器输入端口连接,第一光纤耦合器其余输出端口通过延迟线装置与第二光纤耦合器其余输入端口连接,第二光纤耦合器输出端口通过光纤连接自相关仪,且延迟线装置分别与处理器控制端口连接。
所述延迟线装置包括N-1个延迟线,所述第N-1延迟线输入端与第一光纤耦合器第N输出端口连接,第N-1延迟线输出端与第二光纤耦合器第N输出端连接,所述延迟线控制端与处理器输出端连接,处理器控制端口分别与第N-1个延迟线控制端口连接,N>1。
所述第一光纤耦合器第一路输出端口的光束信号输入到第二光纤耦合器第一路输入端口;第一光纤耦合器第二输出端口…第一光纤耦合器第N输出端口输出的光束信号,分别通过延迟线装置进行信号延迟控制,并分别对应输出至第二光纤耦合器第二输入端口…第二光纤耦合器第N输入端口;第二光纤耦合器输出端口输出光束信号经过自相关仪进行调节及测试。
所述第一光纤耦合器1*N光纤耦合器,第二光纤耦合器都是N*1光纤耦合器,延迟线个数为N-1。
所述延迟线个数是1到7 时,所述N-1范围是1到7。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703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