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平面包络蜗轮传动回转支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69852.0 | 申请日: | 2013-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850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韩贺胜;孔庆芳;陶兆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市安耐特回转支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9/00 | 分类号: | F16C19/00;F16C33/62;F16C33/76;F16H1/16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方琦 |
地址: | 243102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面 包络 蜗轮 传动 回转 支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转支承的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平面包络蜗轮传动回转支承。
背景技术
回转支承在现实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被人们称为 “机器的关节”,是两物体之间需作相对回转运动,又需同时承受轴向力、径向力、倾翻力矩的机械所必需的重要传动部件,具有结构紧凑、运动平稳、精度高和承载能力强等特点。除了各种工程机械之外,回转支承的应用范围目前正在逐渐扩大,如港口设备、冶金设备、钻井平台等设备已经开始大范围使用回转支承代替原始轴承。
普通圆柱蜗轮蜗杆传动传动效率较低,磨损较严重,在其啮合传动时,啮合轮齿间的相对滑动速度大,故摩擦损耗大、效率低,相对滑动速度大会使齿面严重磨损、发热。由于该传动是滑动摩擦传动,运行中会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回转支承各零件和密封之间热膨胀产生差异,从而在各配合面形成间隙;润滑油液由于温度的升高变稀,易造成泄漏,蜗轮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面包络蜗轮传动回转支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圆柱蜗轮不易磨削、传动效率低、齿面磨损较快、载荷相对较小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平面包络蜗轮传动回转支承,包括有蜗轮式外圈、内圈、圆锥销、堵塞、钢球、隔离块、油嘴和密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式外圈外周面设有外环形圆弧槽,与外圈外周面垂直的平面上开有通孔,通孔内装有油嘴,所述内圈的外周面开设有外环形圆弧槽,外圈的内周面开设有内环形圆弧槽,内环形圆弧槽和外环形圆弧槽相互配合构成供滚珠运行的滚道,内圈上开有销孔和堵塞孔,堵塞上设有与销孔竖直的通孔,圆锥销插入销孔内固定堵塞。
所述的一种平面包络蜗轮传动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球和隔离块通过堵塞孔装入滚道内连接内圈和外圈。
所述的一种平面包络蜗轮传动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与外圈之间的滚道上方和下方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装有密封条。
所述的一种平面包络蜗轮传动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圈和外圈的材质是42CrMo。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平面包络环面涡轮蜗杆副是以一个平面为母面通过相对圆周运动包络出环面蜗杆的齿面再以蜗杆的齿面为母面通过相对运动包络出蜗轮的齿面。相对于普通蜗轮蜗杆副,平面包络环面蜗轮蜗杆副是一种新型的转角传动形式且其是多齿接触和双接触线接触,涡轮的齿面的经过硬化处理后精确磨削而成,齿面硬度表面表糙度等级提高可以达到很高的齿型精度。平面包络环面蜗轮传动回转支承是一种先进的重承载传动装置,在与之相配合的环面蜗杆进行啮合传动时,通过扩大接触面积、改善油膜形成条件、增大齿面间的相对曲率半径来提高传动效率和承载能力,承载能力更强;更易形成油涵,润滑更充分,有更高的效率。平面包络蜗轮传动回转支承制造容易,更容易实现完全符合其啮合原理的精确加工和淬硬磨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平面包络蜗轮传动回转支承,包括有蜗轮式外圈1、内圈5、圆锥销、堵塞6、钢球2、隔离块3、油嘴8和密封条4,所述蜗轮式外圈1外周面设有外环形圆弧槽,与外圈1外周面垂直的平面上开有通孔,通孔内装有油嘴8,所述内圈5的外周面开设有外环形圆弧槽,外圈1的内周面开设有内环形圆弧槽,内环形圆弧槽和外环形圆弧槽相互配合构成供滚珠运行的滚道,内圈5上开有销孔7和堵塞孔,堵塞6上设有与销孔7竖直的通孔,圆锥销插入销孔7内固定堵塞6。
钢球2和隔离块3通过堵塞孔装入滚道内连接内圈5和外圈1。
内圈5与外圈1之间的滚道上方和下方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装有密封条4。
内圈5和外圈1的材质是42CrMo。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市安耐特回转支承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市安耐特回转支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698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床上使用的自动打孔装置
- 下一篇:一种尖头产品的双型腔模具的流道结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