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远距离识别功能的考勤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56661.0 | 申请日: | 2013-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23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车全宏;康水清;符启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中控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1/00 | 分类号: | G07C1/00 |
代理公司: | 广东国欣律师事务所 44221 | 代理人: | 王海骏 |
地址: | 52371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远距离 识别 功能 考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考勤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远距离识别功能的考勤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考勤系统中对RFID射频方面大都使用的是低频系统的射频识别技术。低频系统一般指其工作频率小于30MHz,典型的工作频率包括125KHz、225KHz和13.56MHz。这些频点应用的射频识别系统一般都有相应的国际标准予以支持,其基本特点是电子标签的成本较低,标签内保存的数据量较少,阅读天线方向性不强,尤其是阅读距离较短,无源情况下的典型阅读距离只有10cm左右,因此,不具有远距离识别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远距离识别功能的考勤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这种具有远距离识别功能的考勤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单元、分别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连接的指纹采集装置、LED指示灯和外部通讯接口,以及通过所述外部通讯接口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连接的门闸、报警铃,所述门闸由所述中央处理单元控制起落。
这种具有远距离识别功能的考勤系统的特点是:
还包括放置在移动装置中的无线射频发送模块,以及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连接且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外部通讯接口集成安装在同一主板上的无线射频接收模块。所述无线射频发送模块由非接触式射频专用无线发卡器进行初始化和登记,所述无线发卡器用于用户在后台或者管理中心进行发卡管理。
所述无线射频发送模块是自身带电源的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缩略词为RFID)模块,包括射频通信接口、设有安全控制单元的数字逻辑控制模块、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缩略词为E2PROM),以及具有较强方向性的阅读天线。所述无线射频发送模块不断向周围发送包括请求响应命令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且通过阅读天线与所述无线射频接收模块进行交互,所述无线射频发送模块内部的数字逻辑控制模块,根据要访问的相应扇区的访问控制条件决定请求响应命令的可操作性,并发送相应的信息或数据给中央处理单元进行处理。
所述无线射频接收模块是自身带电源的非接触卡形式的模块,包括具有较强方向性的电子标签感应天线,以及用于存储有关应用标识信息的存储器,所述电子标签感应天线的串联谐振频率与配套采用的无线射频发送模块发送信号的频率相同。所述无线射频接收模块进入用户放置在移动装置中的无线射频发送模块的电磁场范围时,接收所述无线射频发送模块不断向周围发送包括请求响应命令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经整流稳压后获得工作电源,且读取相应的IC卡片信息,转换为卡片数据后传送至中央处理单元进行解码数据处理和比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所述无线射频是高于400MHz的无线高频。
所述无线射频是433MHz、915MHz、2450MHz和5800MHz中的一种。
优选的是,所述无线射频是433MHz。433MHz的无线射频信号具有信号强、传输过程衰减较小、传输距离长、穿透与绕射能力强、阅读距离可达十几米,以及适应高速运动的物体识别的优点,采用发送信号频率为433MHz的无线射频发送模块,以及电子标签感应天线的串联谐振频率为433MHz的无线射频接收模块的考勤系统,可以有效解决远距离识别问题,识别距离可达十几米,且适应高速运动物体的识别。
所述中央处理单元是采用北京君正公司出品的MIPS架构的移动应用处理器芯片JZ4770的中央处理单元,用于对数据进行处理,完成考勤者的考勤比对,还用于存储数据、扩展TCP/IP功能、扩展U盘功能,以及扩展外接液晶显示屏功能。
所述LED指示灯包括两种不同颜色的指示灯,一种颜色的指示灯闪亮,指示机器工作正常,另一种颜色的指示灯常亮,指示用户系统中某些模块出现问题,或是有恶意行为人员试图通过考勤。
所述门闸包括第一安全门闸和第二安全门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中控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中控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566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于不同身高人就餐的新型餐桌
- 下一篇:一种智能停车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