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山核桃打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8563.2 | 申请日: | 2013-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3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吴锋祥;吴沁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淳安县龙晨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6/26 | 分类号: | A01D46/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70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核桃 打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林用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山核桃打落装置。
背景技术
山核桃采收,由于多是山区,且地势崎岖不平,不适宜采用大型或重型采摘机器。现有的山核桃采摘装置比较多,但实用的却很少。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2818995U的一种拉振式山核桃落果装置,专利公开号为CN103202142A公开的一种山核桃采摘装置,还有专利公开号为CN102246636A的一种便携式山核桃采摘装置,都是上端用钩或叉拉住树枝条,然后上下振动摇晃树枝,把核桃震下来,实际上,上下震荡的方式并不能把所有的果子震落,尤其是果蒂较结实的果子,而且对树枝损伤较大。
而专利公开号为CN102960122A公开的一种击打式山核桃采摘机,包括一底板、一安装于该底板上的动力源、一采摘传动机构、一制动机构、及一击打装置;击打装置包括一第一拉簧、一撑杆和一设有一绳环的敲击杆;动力源通过一控制单元控制开启;采摘传动机构包括一主动轮、一连杆和一穿设于该绳环的钢丝绳;制动机构包括一棘轮、一枢接于第一支座的棘爪、一第二拉簧和一脚控单元;第一拉簧的一端衔接于撑杆的中上部,第一拉簧的另一端衔接于敲击杆的尾端上;撑杆的顶端枢接于敲击杆,且该撑杆的顶端与敲击杆的尾端相邻。这种结构过于复杂,携带、移动、操作都不方便,对斜坡地势很不适合。
还有专利公告号为CN201378951U设计的一种山核桃采摘器,包括伸缩杆、电机和采摘头,电机固定在伸缩杆一端;采摘头包括采摘头转轴和打击头,打击头固定在采摘头转轴上,打击头包括金属横杆和金属球,金属球固定在金属横杆一端,金属横杆的另一端固定在采摘头转轴上。这种装置使用时一次只能敲打同一水平位置的果子,核桃树上下方向需要不断提起伸缩杆,不仅效率低,而且很容易被树枝勾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上下震荡式山核桃采摘装置不能震落所有果子,击打式采摘机结构过于复杂,移动不便,而旋转式采摘器只能敲打同一水平位置的果子、硬连接易勾住树枝、效率太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轻便、易操作,适合树枝、梢树中穿梭作业的山核桃打落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山核桃打落装置,包括电力提供装置、伸缩杆、旋转杆,其特征是所述的伸缩杆包括位于最外层的底杆,位于底杆内部的若干支可逐一伸出的中间杆,最内层的中间内杆上端部位设有电机,电机上装有转盘,旋转杆装在转盘的盘幅上。
本技术方案针对山核桃挂果特点,以沿挂果侧向或竖直方向进行施力击打,以保证被击打的果实均能击落。在野外作业,尤其是地势较差的斜坡、山岗等场地,操作工具越轻越好,伸缩杆、旋转杆可以采用碳纤维制,碳纤维的比重不到钢的1/4,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抗拉强度一般都在3500Mpa以上,是钢的7~9倍,抗拉弹性模量为23000~43000Mpa亦高于钢,材料的强度与其密度之比可达到2000Mpa/(g/cm3)以上。电力提供装置可采用肩背式或提挂式电瓶,以满足不同场合不同人习惯的需要。旋转杆偏心转盘中心安装,作业时形成一个锥体击打范围。伸缩杆的节数按一般核桃树的高度设计,但可多内备一支作为遇有较高果树时的需要。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杆的底端设有收线器,收线器包括收线轮、逆止器,固定收线轮的轮轴上设有收紧弹簧。收线器通过逆止器实现逆止,即电线拉出后会自动锁紧,打开锁紧开关后,在收紧弹簧的作用下才会收线。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杆底端还设有插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外带电源,保证足够的动力来源。
作为优选,所述的收线器通过一双接头与底杆连接,该连接部位的中心设有穿线孔。部件制造简单,易安装;提供电机电源的电线从穿线孔通过。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杆底端设有端板,所述的穿线孔位于端板中间部位,穿线孔的孔径小于中间内杆底端的直径。中间杆收起时其底面基本位于端板上定位,穿线孔既不能影响中间内杆的收起,也不能影响电源线的通过。
作为优选,所述的最内层的中间杆为中间内杆,中间内杆端部设有电机座,电机、转盘设置在电机座内,电机座的上端部位设有盖板,盖板中心设有旋转杆回旋限位孔。电机座与中间内杆可以拆卸,方便维修及旋转杆的更换。由于旋转杆是在转盘上是偏心安装的,旋转时有一个回转直径,回旋限位孔即对旋转杆的运动直径进行定位。一般来说,回旋限位孔半径大于旋转杆位于转盘上的半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淳安县龙晨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淳安县龙晨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85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磁流变液无级变速系统及其转速控制电路
- 下一篇:车辆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