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座椅悬浮减振系统的刚度调节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6574.7 | 申请日: | 2013-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13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贵;韩树涛;陈邦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成自控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54 | 分类号: | B60N2/54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苑新民 |
地址: | 3172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座椅 悬浮 系统 刚度 调节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座椅减振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座椅悬浮减振系统的刚度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座椅悬浮减振系统大都用减震弹簧控制座椅的减震量,调整时采用螺纹结构并通过旋转调整手柄来调整弹簧的松紧度来调整座椅的减震量,一适应不同体重人的减震需要,但是由于减震弹簧的拉力较大,用手旋转调整手柄时:一是需要较大的力来调整,调整困难;二是螺纹的螺距较小,当需要较大减震量的调整时,需要转动许多圈才能调整好,调整时间长,也容易造成疲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省力且可快速调整座椅减震量的座椅悬浮减振系统的刚度调节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座椅悬浮减振系统的刚度调节机构,座椅底座上设置有矩形的内连杆组件、外连杆组件及外连杆组件外的可调体重标识板,内外连杆组件的内、外连杆在中部呈交叉状铰接连接,内外连杆组件后部的横梁上分别设置的转动臂通过长销铰接,体重调节板组件的一端铰接在内连杆组件内的转动臂一侧的座椅底座上、另一端从内外连杆组件前部的可调体重标识板的扁孔中伸出并安装有体重调节手柄,减振拉簧的一端连接在转动臂的铰接处、另一端连接在远离转动臂的体重调节板组件上。
上述体重调节板组件的中部设置有条形孔,所述减振拉簧的管状部位于条形孔内。
上述条形孔前侧的体重调节板组件上设置有减振拉簧悬挂孔,减振拉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的悬挂孔上。
上述体重调节板组件的前部从内外连杆组件前部的两个横梁之间伸出。
上述体重调节板组件一端的外侧边铰接在内连杆组件内靠转动臂一侧的座椅底座上、另一端从所述的可调体重标识板的扁孔中伸出并安装有体重调节手柄。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可快速调整座椅减震量:调整时,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转动本实用新型的体重调节手柄,即可快速调整座椅减震量,操作简单,调整快速。
2、省力:本实用新型的体重调节板组件一端铰接、从另一端转动之,由于力臂长,转动时省力,而且其调整属于无级调节,方便用户使用。
3、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座椅悬浮减振系统的刚度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刚度调节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2:
座椅悬浮减振系统的刚度调节机构,座椅底座20上设置有矩形的内连杆组件(9、11、14)、外连杆组件(10、12、13)及外连杆组件(10、12、13)外的可调体重标识板4,内外连杆组件(9、11、14、10、12、13)的内、外连杆9、10在中部呈交叉状铰接连接,内外连杆组件(9、11、14、10、12、13)后部的横梁14、12上分别设置的转动臂6、5通过长销7铰接,体重调节板组件1的一端铰接在内连杆组件(9、11、14)内的转动臂6、5一侧的座椅底座20上、另一端从内外连杆组件(9、11、14、10、12、13)前部的可调体重标识板4的扁孔中伸出并安装有体重调节手柄3,减振拉簧2的一端连接在转动臂6、5的铰接处、另一端连接在远离转动臂6、5的体重调节板组件1上。
上述体重调节板组件1的中部设置有条形孔15,所述减振拉簧2的管状部位于条形孔15内。
上述条形孔15前侧的体重调节板组件1上设置有减振拉簧悬挂孔16,减振拉簧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的悬挂孔16上。
上述体重调节板组件1的前部从内外连杆组件前部的两个横梁11、13之间伸出。
上述体重调节板组件1一端的外侧边铰接在内连杆组件内靠转动臂5一侧的座椅底座20上、另一端从所述的可调体重标识板4的扁孔中伸出并安装有体重调节手柄3。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左右旋转体重调节板组件1→减振拉簧2被拉伸或缩短→内外连杆组件内力大小发生变化→上下减振板之间的内力增大或缩小→达到调整适合各种体重目的。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成自控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成自控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65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散热座的防眩光LED灯
- 下一篇:一种悬挂式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