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行李箱盖的开启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2233.2 | 申请日: | 2013-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20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周军;刘萍;方崇武;童培易;唐萍;刘国莉;晋启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市顺昌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20 | 分类号: | E05F15/2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马荣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行李箱 开启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行李箱盖的开启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行李箱盖或后背门开启助力机构,其中较为常见的助力机构有气弹簧、扭杆、电机等,运动执行机构较为常见的有四连杆、曲柄连杆等。然而,扭杆助力的成本较低,性能也较为一般,适用范围较窄;气弹簧与四连杆的组合机构用于较高级别的轿车,性能较好,而成本也较高,使用范围受限;技术含量较高的遥控助力机构可与多种运动执行机构联合工作,性能最好,成本最高,只有高端轿车才有所应用,适用范围最为局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汽车行李箱盖的开启机构,其目的是使得该种通过电机驱动的助力机构可以广泛的应用在各种车型上,提高整车的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种用于汽车行李箱盖的开启机构包括一端固定在行李箱盖上的弧形运动支架和驱动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固定在车身上,所述的弧形运动支架的另一端穿过汽车上的钣金件并固定在驱动装置上,驱动装置带动弧形运动支架运动,弧形运动支架带动行李箱盖打开和关闭。
所述的弧形运动支架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的钣金件上设有便于弧形运动支架通过且不会发生干涉的圆孔,圆孔的直径比弧形运动支架的直径大1CM以内。
所述的驱动装置通过电机带动,且电机通过遥控钥匙发出的信号启动工作。
一种用于上述用于汽车行李箱盖的开启机构的设计方法包括:
1)确定设计边界:首先根据具体车型的尺寸确定用于汽车行李箱盖的开启机构的设计边界;
2)建模并进行运动仿真,输出观测点的运动位移;
3)根据边界的调整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4)最终确定可用于工程的弧形运动支架的形状和尺寸。
在运动仿真阶段,对钣金件上的圆孔进行设计时,要保证弧形运动支架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发生干涉。
具有上述结构的该种用于汽车行李箱盖的开启机构能够根据具体的车型确定设计边界,然后建模仿真,输出观测点的运动位移,并可以根据边界的调整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最终确定可用于工程的弧形运动支架的形状和尺寸,满足了各种车型的需求,提高了正常的使用性能;同时,钣金件上设置的圆孔保证弧形运动支架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发生干涉,而且,圆孔的直径略大于弧形运动支架的直径,保证用户不会看到钣金件内部的装置,满足了美观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行李箱盖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行李箱盖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用于用于汽车行李箱盖的开启机构的设计方法的设计流程图。
在图1-3中,1:行李箱盖;2:弧形运动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行李箱盖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行李箱盖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用于用于汽车行李箱盖的开启机构的设计方法的设计流程图。由图1-图3所示结构结合可知,该种用于汽车行李箱盖的开启机构包括一端固定在行李箱盖1上的弧形运动支架2和驱动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固定在车身上,所述的弧形运动支架2的另一端穿过汽车上的钣金件并固定在驱动装置上,驱动装置通过电机带动,且电机通过遥控钥匙发出的信号启动工作。驱动装置带动弧形运动支架2运动,弧形运动支架2带动行李箱盖1打开和关闭。
弧形运动支架2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的钣金件上设有便于弧形运动支架2通过且不会发生干涉的圆孔,圆孔的直径比弧形运动支架2的直径大1CM以内。
用于用于汽车行李箱盖的开启机构的设计方法包括:
1)确定设计边界:首先根据具体车型的尺寸确定用于汽车行李箱盖的开启机构的设计边界;
2)建模并进行运动仿真,输出观测点的运动位移;
3)根据边界的调整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4)最终确定可用于工程的弧形运动支架2的形状和尺寸。
在运动仿真阶段,对钣金件上的圆孔进行设计时,要保证弧形运动支架2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发生干涉。
具有上述结构的该种用于汽车行李箱盖的开启机构能够根据具体的车型确定设计边界,然后建模仿真,输出观测点的运动位移,并可以根据边界的调整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最终确定可用于工程的弧形运动支架的形状和尺寸,满足了各种车型的需求,提高了正常的使用性能;同时,钣金件上设置的圆孔保证弧形运动支架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发生干涉,而且,圆孔的直径略大于弧形运动支架的直径,保证用户不会看到钣金件内部的装置,满足了美观的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市顺昌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市顺昌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22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