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侧窗玻璃的除霜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1792.1 | 申请日: | 2013-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439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黄树志;张继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志盛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S1/54 | 分类号: | B60S1/5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 |
地址: | 361006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窗玻璃 除霜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玻璃除霜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侧窗玻璃的除霜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不断的高速发展,客运交通工具也随之日益剧增,人们在享受客运高效、便捷、服务的同时,乘客与驾驶人员的安全一直以来是人们所关心的重中之重,为驾驶人员提供准确、方便的驾驶舒适度是保证驾乘人员安全的前提之一,在众多客运交通工具中,客车运输仍在客运行业占有一席之地。
为保证驾驶员行车安全,必须使车上的挡风玻璃和侧窗玻璃干净透明,以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然而在冬季,由于外界气温较低,清晨汽车的挡风玻璃和侧窗玻璃均会产生一层霜,若不及时清除,会干扰驾驶员的视线,而无法正常行车,而且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车厢内外的温差,挡风玻璃和侧窗玻璃也会产生雾气,同样影响驾驶员的安全行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目前一般采用除霜器去除挡风玻璃上的霜和雾,除霜效率高,而由于现有除霜器体积较大,无法安装到侧窗位置,且当前安装位置距离侧窗较远,无法估计到侧窗玻璃的除霜。如图1所示即为现有除霜器的结构示意图,该除霜器安装于车辆挡风玻璃的下方,包括壳体1'和安装在壳体1'内部的冷凝散热器2'和风机3',所述冷凝散热器2'由弯成螺旋型的管体构成,所述壳体1'的上端还设有至少一个朝向所述车辆挡风玻璃的出风口4',所述冷凝散热器2'的螺旋中心线呈横向设置,所述风机3'设在冷凝散热器2'的下方;图1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为风机的吹风方向,表示将冷凝散热器2'的热量通过出风口4'吹到所述车辆挡风玻璃,该除霜器是采用螺钉5'向下安装固定的。由于所述冷凝散热器2'螺旋中心线为横向设置,使该除霜器成品较厚,而司机侧窗玻璃下方的位置狭窄,无法安装现有除霜器,因此,现有的侧窗玻璃除霜方式主要有以下方式:
一、单层玻璃外置加热丝;
二、采用中空真空玻璃;
三、侧窗窗户半关闭状态车外行车风吹。
以上三种方式的除霜效果均不彻底,会给驾乘人员带来行车安全上的影响。其除霜、雾的弊端如下:
一、单层玻璃外置加热丝弊端:
司机的侧窗玻璃采用单层玻璃外侧外置加热丝是客车行业普遍多用的除霜方式。玻璃在制作过程中,玻璃的表面晶体附有线条状金属加热体,这种金属加热体与玻璃的融合性极差,往往在车辆出厂前或出厂后短期内会产生金属加热体开裂、局部脱落现象导致加热除霜失效。由于车外温度较低,车内湿气过大,因此采用单层玻璃外侧外置加热丝方式,无法有效除去玻璃内侧的雾气,从而影响司机透过玻璃通过后视镜观察车身两侧的情况。
二、采用中空真空玻璃弊端:
客车行业司机侧窗玻璃采用中空玻璃的车辆,大多运输区域都在干湿均衡,且温度不会太低的区域使用,采用中空玻璃除霜方式,在车辆行车前除霜等候时间较长,行车过程玻璃内侧会产生积水,司机在透过中空双层玻璃观察时也会产生重影视觉,同样会影响到司机透过玻璃通过后视镜观察车身两侧及后方的情况。
三、侧窗窗户半关闭状态车外行车风吹弊端:
侧窗窗户半关闭状态是指司机在行车时,车外温度较低、车内湿度较大,司机为避免玻璃内侧结雾,影响行车视线,故意将窗户拉开一条缝,利用行车速度将车外的冷风通过窗户缝隙吹散玻璃内侧的结雾,但车外进来的冷风会吹在司机的身上,降低了行车驾驶舒适感,同时在车辆行车前,车窗玻璃外侧的冰、霜无法除去,拉长发车准备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车辆侧窗玻璃的除霜机构,通过使冷凝散热器的螺旋中心线呈竖立设置以减小除霜器的厚度,解决了现有除霜器无法安装在司机侧窗玻璃下方的狭窄位置的问题,并填补了目前客车侧窗玻璃用除霜器除霜的空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侧窗玻璃的除霜机构,包括:用来安装车辆侧窗玻璃的车辆侧部本体和以壁挂方式固定于所述车辆侧部本体的除霜器,且该除霜器处在所述车辆侧窗玻璃的下方;所述除霜器包括壳体和固定于所述壳体内的冷凝散热器和风机;所述冷凝散热器由弯成螺旋型的管体构成,所述管体的两端分别连接到一个加热装置;所述壳体的上端设有至少一个朝向所述车辆侧窗玻璃的出风口;所述冷凝散热器的螺旋中心线呈竖向设置,所述风机设在冷凝散热器的下方;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风机相连通的进风口。
所述加热装置是车辆的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系统。
所述冷凝散热器的管体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根水管连接至所述加热装置。
所述冷凝散热器的管体的两端的其中一根水管通过一个水泵与所述加热装置的出水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志盛工贸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志盛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17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