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抽气式3D打印防变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41232.6 | 申请日: | 2013-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27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黄向峰;杨双保;吴丰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7/00 | 分类号: | B29C67/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23822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抽气式 打印 变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设备或快速成型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应用于熔融挤压成型技术的真空抽气式3D打印防变形装置。
背景技术
三维打印快速成形技术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scansE.M.和cimaMJ.等人于1992年提出的。三维打印是一种基于液滴喷射成形的快速成形技术,单层打印成形类似于喷墨打印过程,即在数字信号的激励下,使打印头工作腔内的液态材料在瞬间形成液滴(Droplets) 或者由射流形成液滴,以一定的频率速度从喷嘴喷出并喷射到指定位置逐层堆积形成三维实体零件。目前存在多种3D 打印技术,目前常用的技术包括粘结材料三维打印、光固化三维打印以及熔融材料三维打印等。
但在3D打印的过程中,由于打印的材料一般为塑料,在工件成型的初期,打印材料的温度相对比较高,凝固过程中温度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而打印材料在凝固过程中由于热胀冷缩不均匀等原因,已经打印完成的部分会翘起变形,不仅影响3D打印机在打印过程中的后续加工,还会打印工件的成型精确度,严重制约3D打印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尤其是在3D打印机的FDM(熔融挤压成型)技术领域,传统的工作平台需要通过发热电阻通电后产生的热量来软化ABS产品底面,以增加其粘性,防止起翘,但在产品体积较大时,其收缩的内应力较大,仍无法避免产品翘曲问题,从而影响成型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发生翘曲或形变等不良现象,有效提高成型质量的真空抽气式3D打印防变形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真空抽气式3D打印防变形装置,包括工作平台,该工作平台上开设有分布于工作平台上表面的真空吸孔,工作平台还装设有便于与真空抽气设备连接的气管接头,真空吸孔与所述气管接头连通。
其中,所述真空吸孔为至少12个,真空吸孔均匀分布于工作平台的上表面。
其中,所述气管接头位于工作平台的侧边。
其中,所述真空抽气设备包括真空产生器及与真空产生器连通的电磁阀,该电磁阀与气压源连通,真空产生器的吸气孔与所述气管接头连通。
其中,所述电磁阀与气压源之间连通有单向阀和过滤减压阀。
其中,所述真空产生器连接有负压检测表。
其中,所述真空产生器及与真空产生器连通的电磁阀均为至少四组,所述真空吸孔为至少12个,每个所述气管接头与至少三个真空吸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真空抽气式3D打印防变形装置,包括3D打印设备中可升降的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上开设有分布于工作平台上表面的真空吸孔,工作平台还装设有便于与真空抽气设备连接的气管接头,真空吸孔与所述气管接头连通。真空抽气设备在工作时,真空吸孔处于真空气吸状态,3D打印机在打印完工件的最底下一层之后,由于真空吸孔的气吸作用,该层结构被吸附于工作平台的上表面,从而有效防止已经打印完成的结构层发生变形,结构简单,制造难度较低,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气压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真空抽气式3D打印防变形装置,包括3D打印设备中可升降的工作平台1,所述工作平台1上开设有分布于工作平台1上表面的真空吸孔2,工作平台1还装设有便于与真空抽气设备连接的气管接头3,真空吸孔2与所述气管接头3连通。
真空抽气设备在工作时,真空吸孔2处于真空气吸状态,3D打印机在打印完工件的最底下一层之后,由于真空吸孔2的气吸作用,该层结构被吸附于工作平台1的上表面,从而有效防止已经打印完成的结构层发生变形,结构简单,制造难度较低,实用性强。
本实施中,所述真空产生器4及与真空产生器4连通的电磁阀5均为至少四组,所述真空吸孔2为至少12个,每个所述气管接头3与至少三个真空吸孔2连通。
至少12个真空吸孔2分布于工作平台1的各个区域,与同一个气管接头3连通的真空吸孔2位于同一个区域内,以便于电磁阀5和真空产生器4分别对不同区域的真空吸孔2进行气吸开关控制,防止对工件无须吸附的部位吸附后造成工件的变形,进一步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实用性更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412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