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材料舵面载荷加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16487.7 | 申请日: | 2013-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52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夏智勋;罗世彬;王中伟;王德全;柳军;郭振云;明志茂;曾庆华;刘冰;金亮;李洁;李大鹏;黄伟;黄哲志;董荣华;贾零祁;罗文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20 | 分类号: | G01N3/20;G01N3/22;G01N3/04 |
代理公司: | 国防专利服务中心 11043 | 代理人: | 钱立亚 |
地址: | 410073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载荷 加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舵面扭矩与弯矩载荷的联合加载方法。
背景技术
高超声速飞行器空气舵在实际飞行过程中除了承受弯矩,还有扭矩载荷,在实际飞行载荷条件下,评估空气舵组件解锁机构抗弯矩、抗扭矩能力,及带载条件下的解锁能力,是决定空气舵能否稳定工作的关键问题。
空气舵承受的弯矩,通常是在舵面加载一个法向力,并使法向力的合力作用点通过舵面压心;对于扭矩的加载,通常是在舵面加载一法向力,通过改变舵面法向力分布,使得加载的法向力合力作用点位于舵面压心,以此产生一定的扭矩。通常情况下,扭矩加载的同时,也对舵面施加了一定的弯矩。
舵面弯矩与扭矩的加载方式,通常有以下两种:单点加载、面加载。单点加载是将钢绳等连接装置固定于舵面某一点,钢绳另一端连接动力装置进行拉伸,使舵面承受单点作用力,产生弯矩与扭矩。面加载通常是将帆布粘贴于舵面上,通过绳索拉动帆布,使舵面承受面载荷,产生一定的弯矩与扭矩。
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为:
单点加载方式虽然结构简单,但此种加载方式与舵面实际承载方式有差异(实际舵面承受的是面载荷而不是单点载荷),且单点加载容易使加载点局部产生较大应力及变形,造成舵面结构破坏。
采用帆布的面加载方式虽然与结构实际受力形式接近,但粘贴帆布所用胶的粘结强度对舵面加载载荷大小有所限制,当舵面加载的载荷较大超过了胶粘结力的上限时,在加载过程中帆布易出现脱粘现象,导致试验不能正常进行。
另外,单点加载及帆布加载方式,加载对象只限于金属等强刚度较大的材料,对于舵面为玻璃钢等强度较弱的材料则不能应用这两种加载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复合材料舵面扭矩与弯矩联合加载装置。本实用新型在空气舵强刚度承受范围内,可实现对大弯矩、大扭矩载荷的联合加载;可实现对复合材料舵面的扭矩与弯矩的联合加载。
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材料舵面扭矩与弯矩联合加载方法。
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材料舵面载荷加载装置,在复合材料舵面两侧安装两片加载夹具,两个夹具内形面与空气舵外形面一致,在其中一个夹具一侧上固定一个转接块,转接块的位置位于舵面压心位置,钢绳一端固定于转接块,另一端系于拉力供给装置。
另外还包括滑轮支架,所述钢绳经过滑轮支架上的滑轮,系于拉力供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面载荷加载方式,设计一套空气舵面载荷加载夹具,使夹具内表面与空气舵外表面紧密贴合,在夹具外表面一侧设计法向力加载转接块,转接块位置与舵面压心重合,以实现弯矩与扭矩的联合加载。将绳索固定于转接块后,绳索另一端通过滑轮与拉力供给装置连接,通过拉力供给装置拉动绳索,实现对舵面的弯矩与扭矩的联合加载。由于夹具由外侧固定于舵面,绳索作用力位于夹具上,从而避免了对空气舵的集中加载,实现了对空气舵舵面的均匀加载,同时也解决了强度较弱的复合材料表面加载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中对舵面施加载荷值的大小,取决于拉力供给装置提供的拉力,通过增加或减少拉力供给装置的拉力,在空气舵及舵轴材料强度允许范围内,可实现任意载荷数据的加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试验加载系统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二夹具的正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二夹具的左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中转接块的左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中转接块的正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中滑轮支架的俯视图
图7:本实用新型中滑轮支架的正视图
图8:本实用新型中滑轮支架的左视图
图例标号说明:
1为第一夹具,2为第二夹具,3为转接块,4为钢绳,5为滑轮支架,6为拉力供给装置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套舵面加载夹具,实现舵面弯矩与扭矩的联合加载,如图1~图8所示。
在空气舵两侧安装两片加载夹具,两个夹具内形面与空气舵外形面一致,实现夹具与空气舵的紧密贴合,保证加载均匀,避免空气舵的晃动。两个夹具相互固定。
任一夹具一侧固定于转接块上,转接块的位置位于舵面压心位置,可以准确的模拟舵面承受的弯矩与扭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164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排线耐摩擦测试装置
- 下一篇:管口可变径插接式采样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