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上勘探采样船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09427.2 | 申请日: | 2013-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91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喻全余;徐洪飞;李维尧;徐成明;王宇;马梦军;刘浩;王晓亮;娄宇翔;明伟;徐伟;马耀鹏;陈天龙;张春浩;康彬;孙红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08 | 分类号: | G05D1/08;G01N1/10;G01N33/18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上 勘探 采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种船舶的设计与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上勘探采样船。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水上勘探船的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而现有的水上勘探船需要很多不必要的人工干预,不能够实现远程的遥感遥测对水样采集,及对水域的地貌信息水质信息进行采集与监控,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1110173075.6的“无线遥控的自动采样监测船”,主要主要的功能是完成水样采集和水面的图像监控,但是缺乏对所采集的水样进行现场分析的能力,没有自动返航的功能,并且缺乏在较恶劣的海上环境中工作的能力。
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高度自动化的水上勘探采集船,在其工作时最大程度减少人工干预,可以对采集水样及时进行现场分析,同时具有在恶劣环境航行的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上勘探采样船,可以借助卫星导航自动航行并且对采集水样及时进行现场分析,同时具有在恶劣环境航行的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上勘探采样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勘探采样船中设有微处理器同时收集视觉模块、卫星导航模块、无线数据传递单元的实时信息后,微处理器控制 机械手电机控制单元、水样采集分析及水下地貌信息记录单元、螺旋桨驱动及姿态调整控制单元;供电电源及管理单元为整个勘探采样船进行供电。
所述的微处理器连接有故障诊断单元,对于船体的各个部件实现故障诊断。
所述的螺旋桨驱动及姿态调整控制单元为勘探采样船的两侧均设有设有姿态调整转向螺旋桨,船尾部设有向前及转向螺旋桨。
所述的水样采集分析及水下地貌信息记录单元包括在勘探采样船的移动平台上设有水样采集器下放步进电机控制电机轮带动采集下放钢丝穿过下放口进行水样采集;水样分析传感器位于移动平台的两侧,依次排开分布;船体底部同时设有声纳探头。
所述的机械手电机控制单元为移动平台上还设有机械手旋转电机带动机械手,机械手位于下放口附近,将采集到的水样移动至两侧的水样分析传感器上。
所述的机械手前端设有机械手关节电机,控制机械手拾取采集到的水样本。
所述的供电电源及管理单元为太阳能电板通过稳压电路连接到系统电源为整个勘探采样船进行供电;稳压电路同时连接充电电路、充电回路继电器给备用电池进行充电,备用电池通过电源切换继电器接入系统电源。
所述的微处理器连接有倾角传感器、三轴陀螺仪、电子指南针,对船身姿态进行实时掌握。
所述的微处理器连接时钟电路。
所述的采集下放钢丝穿过固定在支架上的轮滑机构实现水样采集,支架固定在船体的移动平台上。
一种水上勘探采样船,由于采用上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广泛地应用于环保部门及民间组织对江河湖泊水域污染情况进行水样采集,水面环境监测及水下地貌探测等任务,为环境监测及船舶在水域行驶时提供必要的地貌信息,保障其他船舶安全行驶。同时本实用新型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可以借助卫星导航自动航行并且对采集水样及时进行现场分析,同时具有在恶劣环境航行 的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上勘探采样船的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上勘探采样船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上勘探采样船船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上勘探采样船的逻辑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上勘探采样船的软件判断流程图;
在图1-5中,1、移动平台;2、姿态调整转向螺旋桨;3、水样采集器下放步进电机;4、电机轮;5、下放口;6、前进及转向螺旋桨;7、机械手旋转电机;8、机械手;9、滑轮机构;10、支架;11、采集下放钢丝;12、声纳探头;13、机械手关节电机;14、水样分析传感器;15、微处理器;16、机械手电机控制单元;17、视觉模块;18、卫星导航模块;19、故障诊断模块;20、螺旋桨驱动及姿态调整控制单元;21、水样采集分析及水下地貌信息记录单元;22、无线数据传输单元;23、供电电源及管理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094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板自动朝阳转向器
- 下一篇:一种高速矢量绘图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