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子宫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手术器械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08231.1 | 申请日: | 2013-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072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向贤宏;杨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B17/4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51008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子宫 输卵管 造影 手术器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子宫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手术器械。
背景技术
在众多的针对子宫输卵管畸形或输卵管炎症及堵塞的病因检查或治疗手段中,X线导引下的子宫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因其准确可靠、诊断率高、损伤小等优势而成为首选。
所谓X线导引下的子宫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是通过导管向宫腔及输卵管内注入造影剂,利用X线诊断仪进行X线透视或摄片,根据造影剂在输卵管及盆腔内的显影情况来判断输卵管是否通畅、是否阻塞以及阻塞的部位及宫腔形态的一种检查方法。该技术可以了解原发性或继发性不孕症的原因,了解子宫及输卵管有无先天性畸形或病理情况存在,部分病例经子宫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术后,可促使不通畅的输卵管得以复通而自然受孕。
但是,国内目前使用的相关手术器械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部分产品价格昂贵,一次性使用国人难以承受;部分产品中的导管进入宫颈时需要宫颈钳、金属探针协作导引,容易损伤子宫颈、子宫内膜或输卵管开口,造成继发性医疗损伤;对于原发性不孕及宫颈痉挛的患者目前相关器械则不易置入,即导入困难;同时,在手术中寻找输卵管开口存在盲目性,不仅操作时间长、医-患接受放射剂量大,而且可能更进一步加重内膜的损伤,例如导管的头端常偏向一侧,术中容易出现一侧输卵管或子宫角显影良好,而对侧不显影或虽有显影但图像无法分析的现象,需要反复调整导管多次造影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这无疑加重了子宫内膜损伤或感染的机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子宫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手术器械,能有效、稳定、安全地使导入鞘进入宫腔。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子宫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手术器械,包括导入鞘,所述导入鞘呈圆棒状,该导入鞘中开有头尾贯通的第一输送通道,导入鞘的头端设有球囊和用于标记的第一金属环,导入鞘的尾端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一输送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输送通道一侧的导入鞘内开有第二输送通道,该第二输送通道的一端与球囊连通,第二输送通道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管连通。
进一步地,为加强导引导入鞘至宫腔时的安全性,所述第一输送通道内插装有用于引导导入鞘的内芯杆,该内芯杆的头端由导入鞘的头端伸出;所述内芯杆的尾端为一圆把手,该圆把手伸出导入鞘外。
更进一步地,为防止伸出的内芯杆损伤组织,所述内芯杆的头部呈圆头状。
进一步地,为避免通过第一输送通道输送的造影剂经导入鞘的尾端漏出,所述导入鞘尾端处的第一输送通道中设有逆止阀。
进一步地,为实现输卵管的再通,所述子宫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手术器械配有导管和导丝,所述导管自导入鞘的尾端经第一输送通道引出至导入鞘的头端外;所述导丝位于导管内,并分别由导管的两端伸出。
更进一步地,为便于导引导丝进入输卵管再通及防止伸出的导管和导丝损伤组织,所述导管的头端和导丝的头端均弯折呈“J”型。
进一步地,为对导管进行定位,所述导管的头端设有用于标记的第二金属环。
进一步地,为方便判断导管在宫腔内的弯折方向,所述导管的尾端设有与导管的头端弯折方向相同的方向标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具有内芯杆导引,置入导入鞘时的创伤小,可避免鼠齿钳钳夹宫颈引起的损伤,且造影及再通均在导入鞘内进行,这样一次置管就可以顺利完成X线导引下子宫输卵管造影及再通手术,不仅可以提高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显影率、降低宫腔内操作带来的损伤或感染的机会,而且可以使再通操作变得极为快捷和便利,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医-患接收的放射剂量;
(2)本实用新型的导入鞘及导管上均有用于标记的金属环,术中可清楚导入鞘头端及导管头端与子宫角、子宫壁的位置关系,避免损伤子宫壁或输卵管开口;
(3)本实用新型导管头端与导丝头端均呈“J”型,与截石位子宫角部输卵管开口方向一致,有利于超选择性插管至子宫角部,缩短手术时间,进一步减少医-患接收X射线剂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入鞘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入鞘中插装内芯杆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芯杆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导管的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导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导入鞘进入宫腔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082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公交车立柱万向节
- 下一篇:土壤、路基、路面温湿度、压力振动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