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石油沥青玻璃丝布管道防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600331.X | 申请日: | 201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81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8/00 | 分类号: | F16L58/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陈英俊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油 沥青 玻璃丝 管道 防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防腐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石油沥青玻璃丝布管道防腐装置。
背景技术
管道防腐,是一种避免管道,遭受土壤、空气和输送介质腐蚀的防护技术。输送油、气的管道大多处于复杂的土壤环境中,所传送的介质也多有腐蚀性。一旦管道别腐蚀穿孔,即造成油、气漏失,不仅使运输中断,而且会污染环境,甚至可能引起火灾,造成危害。因此,防止管道腐蚀是管道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目前通常采用浸过石油沥青玻璃丝布对管道进行包裹缠绕的方式进行管道防腐处理。石油沥青玻璃丝布管道防腐级别分别为:两油一布的普通防腐,三油两布的加强防腐和四油三布的特价强防腐。
传统石油沥青玻璃丝布管道防腐施工方法为:在管道防腐现场分别平行摆放两根间距为防腐管道长度的管道,作为防腐管道的临时支撑。然后,防腐管道先进行除锈,除锈等级达到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后,将要防腐且除锈合格的管道放在临时支撑管道上,然后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刷底漆或刷冷底子油一道,人工在管道上缠绕玻璃丝布,再刷沥青,根据设计要求防腐级别进行防腐。在这种传统的管道防腐施工方法中,所有施工程序均由工人一步一步地完成,劳动强度大,环境差,防腐一根管道需转动管道多次,效率低下,并且,它的施工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管道内介质的稳定运行和经济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石油沥青玻璃丝布管道防腐装置,以解决人工劳动大、玻璃丝缠绕时容易出现褶皱、玻璃丝布中出现空气泡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石油沥青玻璃丝布管道防腐装置,包括沥青加热车、 导轨、玻璃丝布浸油装置和防腐管道支撑托辊;其中,沥青加热车安装在导轨上,玻璃丝布浸油装置安装在沥青加热车上,防腐管道支撑托辊为两根,位于沥青加热车的一侧并水平安装在地面上,玻璃丝布经过玻璃丝布浸油装置的浸透后缠绕至支撑在所述防腐管道支撑托辊上的防腐管道上;玻璃丝布浸油装置包括玻璃丝布卷支撑轴和两个玻璃丝布导向辊,其中,玻璃丝布卷支撑轴固定在沥青加热车背离腐管道支撑托辊的一侧上端,一个玻璃丝布导向辊固定在沥青加热车的内部底端,另一个玻璃丝布导向辊固定在沥青加热车靠近防腐管道支撑托辊的一侧上端。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导轨规格为33Kg/m。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轨道的长度大于防腐管道的长度。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玻璃丝布卷支撑轴和两个玻璃丝布导向辊呈三角形分布在沥青加热车的上端和底部。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固定在加热锅底部的玻璃丝布导向辊的高度低于融化状态的沥青高度。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沥青加热车包括加热锅和加热源,所述加热锅设置在所述沥青加热车的内部,加热源设置在加热锅下方。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导轨、防腐管道支撑托辊和玻璃丝布导向辊相互平行。
上面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石油沥青玻璃丝布管道防腐装置的优点:
(1)装置所用的材料及设备易得易制作;
(2)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3)提高工作效率;
(4)防腐效果较好,符合施工规范;
(5)使用范围广:任何地方、任何环境。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石油沥青玻璃丝布管道防腐装置主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1所示装置的左侧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玻璃丝布卷支撑轴1、玻璃丝布导向辊2、玻璃丝布导向辊3、沥青加热车4、玻璃丝布5、防腐管道6、加热锅7、加热源8、导轨9、防腐管道支撑托辊10。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石油沥青玻璃丝布管道防腐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1所示装置的左侧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石油沥青玻璃丝布管道防腐装置包括沥青加热车4、导轨9、玻璃丝布浸油装置和防腐管道支撑托辊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6003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数据连接多样化的方法和系统及其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超微距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