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软管S型截面骨架层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89577.1 | 申请日: | 2013-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38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05 |
发明(设计)人: | 陈星;白海洋;李兰;安世居;鲁成林;张荫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海王星海上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1/16 | 分类号: | F16L1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南开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软管 截面 骨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架层,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海洋复合软管的S型截面骨架层。
背景技术
传统的、常规的海底管道以钢管为主,整体的建造、安装和后续保养工作周期长费用高,近年来国外兴起的柔性复合管道由于防腐蚀性好、海底地形地貌适应性强、铺设速度快、费用低、不易结蜡并且能够重复利用等优点开始应用到海底油、气和水的输送上来。柔性复合管道包括粘结性复合软管和非粘结性复合软管;其中,粘结性复合软管一般由聚合物层和金属增强层挤压成一体, 挤压成型后通过特殊的工序使聚合物材料层和金属增强层间产生较高的粘合强度,该类软管一般应用于短距离跨接管。非粘结性复合软管是由聚合物材料层和金属增强层通过物理的方式组合而成,层与层间不需要使用化学工艺粘合,各层间通过摩擦和接触压力来传递载荷,其柔性更好。非粘结性复合软管一般用于长距离和高压的管道输送,其应用于海洋工程中对原油或天然气或水的输送越来越广泛。非粘结性复合软管已逐渐成为软管中的主流结构,由骨架层、内衬层、抗压铠装层、耐磨层、抗拉铠装层、中间包覆层、配重保护层、外包覆层等多层构成的复合管体结构,其中骨架层主要提供抵抗外部压力,并通过异型材互锁形成。骨架层经缠绕后在相邻的截面间有一定的间隙,可以使软管具有一定的柔性,同时带来了隐患,当软管弯曲过大或轴向运动过大时,致使相邻截面间的运动过大,进而造成相邻的截面间有卡死的隐患,将会导致截面互锁功能的丧失。骨架层相邻截面间的间隙越大该层的弯曲柔性越好,但由此间隙的增大会造成了其内层的蠕变量也在随其增大。
本专利申请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一种复合软管S型截面骨架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能够互锁,防止骨架层相邻截面相互滑出,且能够使复合软管具有较好柔性的复合软管S型截面骨架层,该截面包括横梁、竖向梁缠绕后异型材相邻截面互相咬合,由于相互咬合的截面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当复合软管发生弯曲时可使骨架层异型材相邻截面在一定间隙内相互运动,并具有很好的柔性;异型材的第一下横梁设置有凹槽,凹槽便于钢带端部的卡紧,有效防止骨架层相邻截面的相互滑出,使复合软管具有很好的柔性,因此,可广泛用于复合软管的结构设置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复合软管S型截面骨架层,其特征在于:它采用异型材缠绕互锁形成,所述异型材的截面为S型截面,该截面包括第一上横梁、第一下横梁,连接第一上横梁与第一下横梁的第一竖向梁,第二上横梁、第二下横梁,连接第二上横梁与第二下横梁的第二竖向梁,连接第一上横梁与第二下横梁的中部竖向梁;所述第一上横梁包括第一上横梁上壁面和第一上横梁下壁面,所述第一下横梁包括第一下横梁上壁面、第一下横梁下壁面,连接第一下横梁上壁面与第一下横梁下壁面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一下横梁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竖向梁包括第一竖向梁外部侧壁和第一竖向梁内部侧壁;所述第二上横梁包括第二上横梁上壁面和第二上横梁下壁面,所述第二下横梁包括第二下横梁上壁面、第二下横梁下壁面,连接第二上横梁上壁面与第二上横梁下壁面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竖向梁包括第二竖向梁外部侧壁和第二竖向梁内部侧壁;所述中部竖向梁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
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第一下横梁上,凹槽的两侧与第一下横梁下壁面的连接均采用弧形连接角连接;
所述第一端面的两端与第一下横梁上壁面和第一下横梁下壁面的连接采用弧形连接角连接;所述第一下横梁上壁面与第一竖向梁内部侧壁的连接采用弧形连接角连接;所述第一下横梁下壁面与第一竖向梁外部侧壁的连接采用弧形连接角连接;所述第一上横梁下壁面与第一竖向梁内部侧壁的连接采用弧形连接角连接;所述第一上横梁上壁面与第一竖向梁外部侧壁的连接采用弧形连接角连接;所述第一上横梁下壁面与中部竖向梁第一侧壁的连接采用弧形连接角连接;所述第一上横梁上壁面与中部竖向梁第二侧壁的连接采用弧形连接角连接;所述中部竖向梁第一侧壁与第二下横梁下壁面的连接采用弧形连接角连接;所述中部竖向梁第二侧壁与第二下横梁上壁面的连接采用弧形连接角连接;所述第二下横梁上壁面与第二竖向梁内部侧壁的连接采用弧形连接角连接;所述第二下横梁下壁面与第二竖向梁外部侧壁的连接采用弧形连接角连接;所述第二竖向梁内部侧壁与第二上横梁下壁面的连接采用弧形连接角连接;所述第二竖向梁外部侧壁与第二上横梁上壁面的连接采用弧形连接角连接;所述第二端面的两端与第二下横梁上壁面和第二下横梁下壁面的连接采用弧形连接角连接;
所述异型材与相邻异型材互相咬合。
所述异型材为具有S型截面的钢带。
所述异型材与复合软管管轴缠绕角度接近于9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海王星海上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海王星海上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895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