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灭火器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82242.7 | 申请日: | 2013-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6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13/78 | 分类号: | A62C13/7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吉海莲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灭火器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装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灭火器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载灭火器为了拿取方便,一般不固定直接放在汽车车厢中或采用简单的织带将其束缚固定,但当灭火器直接放在车厢中时容易滚动,产生噪声;采用织带束缚固定也并不可靠,灭火器容易自织带中脱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可靠的灭火器安装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灭火器安装结构包括用于固定灭火器的第一支架和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与车身地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架包括两根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C形抱环,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C形抱环,两根所述固定杆间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支架安装孔。
更优选地,两根所述固定杆相互平行设置。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C形抱环与灭火器瓶身过盈配合,所述第二C形抱环与灭火器瓶身间隙配合。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C形抱环为可调整长度的织带,其通过织带安装杆与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架为几字形,其两端设置有第二支架安装孔,顶端设置有第一支架固定孔。
更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架弯折处设置有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其通过第一支架将灭火器瓶身固定,通过第二支架将第一支架固定在车身上,固定可靠,而且拆卸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灭火器安装结构的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灭火器安装结构的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标示如下:
第一支架-1,固定杆-11,第一C形抱环-12,第二C形抱环-13,安装板-14,第一支架安装孔-15,织带安装杆-16,第二支架-2,第二支架安装孔-21,第一支架固定孔-22,加强筋-23,灭火器-3,地板-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灭火器安装结构包括用于固定灭火器的第一支架1和用于固定第一支架1的第二支架2,第二支架1与车身地板固定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容易想到,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间的固定可通过螺纹连接或焊接实现,第二支架2与车身地板间的固定可同样通过螺纹连接或焊接实现。
为了更好地固定灭火器,第一支架1优选地可包括有两根固定杆11,固定杆11一端的可固定连接第一C形抱环12,另一端可固定连接第二C形抱环13,两根固定杆11间设置有安装板14,其上设置有第一支架安装孔15,以方便与第二支架2固定连接,其中安装板14的个数可与第二支架的个数相对应;为了提高第一支架1的整体强度,两根固定杆11相互平行设置;为了进一步固定灭火器,第一C形抱环1可与灭火器瓶身过盈配合,第二C形抱环2可与灭火器瓶身间隙配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容易想到,第一C形抱环12和第二C形抱环13的材质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了方便灭火器的拆卸,第一C形抱环12优选地为可调整长度的织带,并通过织带安装杆16与固定杆11固定连接,其中织带可铆接或粘接在织带安装杆16上。
为了提高灭火器安装结构的可靠性,第二支架2优选地为几字形结构,其两端设置有第二支架安装孔21,顶端设置有第一支架固定孔22,安装时第一支架安装孔15和第一支架固定孔22相对应,通过螺栓将其固定连接。为了增强第二支架2的整体强度,可在第二支架2的弯折处设置加强筋23。
如图2所示,灭火器3固定在第一支架1上,第一支架1再与第二支架2固定连接,第二支架2与地板4固定连接,上述灭火器安装结构不但可靠性高,而且拆装方便,便于大规模推广。
虽然本实用新型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被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构思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822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健身球
- 下一篇:平移调节式医用负压调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