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器自动组装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72572.8 | 申请日: | 2013-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54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彭辉;叶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辉;叶茂 |
主分类号: | H01R43/20 | 分类号: | H01R4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自动 组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组装设备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连接器自动组装机。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一般由塑胶件、端子和金属外壳三大部分组成,所以电连接器的组装即将塑胶件、端子以及金属外壳根据三者之间的确定关系进行组装。目前,电连接器的组装一般采用人工或半自动机台进行装配,其工序相对繁多复杂,主要的工序步骤包括:
首先,将端子裁断为单PIN,由人工将端子预插入塑胶件,再放入手动冲床治具或半自动机台内进行铆压固定;然后,再将端子料带用手工折断;最后,手工预插接金属外壳,再将其放入手动冲床治具或半自动机台内进行铆压。
虽然,上述电连接器的组装方式能够实现将端子插装于塑胶件上,然后,由于上述的组装过程中大多采用手工,因此存在着生产效率低、人力资源消耗量大、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相对安全隐患机率高以及电连接器不良率高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自动组装机,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电连接器在组装时采用手工组装使得生产效率低、人力资源消耗量大、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相对安全隐患机率高以及电连接器不良率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连接器自动组装机,包括有机座以及设置于机座上用于输送外壳的第一送料槽、用于输送成型端子模块的第二送料槽和用于输送半成品的第三送料槽;第一送料槽、第二送料槽和第三送料槽彼此平行设置,该第三送料槽位于第一送料槽、第二送料槽的后方;第一送料槽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一送料机构,第一送料槽的侧旁设置有分料机构,第一送料槽的输出端设置有将外壳推向第二送料槽以使得外壳与成型端子模块组合一起的推料机构;第二送料槽的输入端设置有第二送料机构,第二送料槽的输出端设置有预铆机构;第三送料槽的侧旁设置有用于将成型端子模块的尾带切去的切除机构,第三送料槽的输出端设置有装管机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送料机构为振动盘。
优选的,所述分料机构包括有滑块、气缸以及前后设置于滑块上的前顶杆和后顶杆,该前顶杆和后顶杆左右错位设置,气缸带动滑块前后移动,前顶杆和后顶杆随滑块同步移动。
优选的,所述推料机构包括有推杆以及带动推杆前后移动的气缸。
优选的,所述切除机构包括有刀模以及带动刀模前后活动的气缸。
优选的,所述装管机构包括气缸用于夹住至少两个管体的夹座,该气缸带动夹座来回移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配合利用第一送料机构、分料机构、推料机构、第二送料机构、预铆机构、切除机构以及装管机构,实现了连接器的自动组装和装管,取代传统之手工组装的方式,使得产品生产效率提高、减小人力资源消耗量、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相对安全隐患机率低,还可降低电连接器不良率,适合产品的大规模制作生产,提升企业竞争力。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组装立体图;
图3是图2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中切除机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机座 11、第一送料槽
12、第二送料槽 13、第三送料槽
101、外壳 102、成型端子模块
103、管体 20、第一送料机构
30、分料机构 31、滑座
32、气缸 33、前顶杆
34、后顶杆 40、推料机构
41、推杆 42、气缸
50、第二送料机构 51、推爪
52、气缸 60、预铆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辉;叶茂,未经彭辉;叶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725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