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旋钻式开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568357.0 | 申请日: | 2013-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04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J.皮图;P.杜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卓越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B7/04 | 分类号: | B67B7/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冯春时 |
地址: | 中国香港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开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瓶器领域。具体而言,其特别适合于利用螺旋钻将木塞从瓶颈拔出类型的开瓶器。
背景技术
大部分开瓶器具有拔出螺旋钻或猪尾巴,其可将传统或者人造木塞通过拉动动作从瓶颈拔出。
拔出螺旋钻可被固定在把手上。另外,其也可被铰接,以将所述螺旋钻折收进把手中。
不论此种开瓶器的实施多么精密,使用者通常要沿顺时针方向利用把手进行一系列圆周运动以将拔出螺旋钻插入瓶的木塞中。
随后使用者可拉动把手将木塞拔出。若使用者选择将螺旋钻从木塞拔出,他拿住木塞的同时还要再次朝相反方向进行一系列圆周运动。
这些已知系统的主要缺陷是:在这些操作中,使用者每次转动或每转动半圈就必须间断地释放和拿起把手。这造成操作复杂,相对耗时长且不舒适。
这样的系统不允许螺旋钻被插入木塞或从木塞移除,除非使用者释放把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上述缺陷的原创开瓶器。
通过开瓶器的棘齿设计来实现实用新型目的,其允许使用者无需在使用中释放把手即可随意将螺旋钻插入木塞或从木塞移除。
为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开瓶器包括把手和拔出螺旋钻。拔出螺旋钻具有一纵轴线L以及可使其连接至把手的基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拔出螺旋钻通过包括至少一个棘齿装置的装置连接至把手。这允许通过转动把手而使拔出螺旋钻仅沿第一方向绕纵轴线L旋转。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允许停用该棘齿装置并使拔出螺旋钻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绕纵轴线L旋转的装置。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将把手连接至拔出螺旋钻的装置包括:
第一棘齿装置,其允许通过转动把手而使拔出螺旋钻仅沿第一方向绕纵轴线L旋转;
第二棘齿装置,其允许通过转动把手而使拔出螺旋钻仅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绕纵轴线L旋转,以及
选择启动第一或者第二棘齿装置的装置。
根据另一特征,开瓶器具有至少一个棘齿装置,其包括:
齿圈,其以纵轴线L为中心,带有多个齿且齿间具有多个凹槽。每个齿包括前面和后面,以及
横轴,其垂直或基本垂直于纵轴线L并相对于齿圈沿径向延伸。横轴沿着纵轴线L可相对于齿圈移动。这允许其通过插入凹槽与齿圈的齿配合来启动棘齿装置,从而使拔出螺旋钻仅沿一个旋转方向旋转,或者通过将其与齿圈的齿分离以停用棘齿装置。
在另一有益的特征中,开瓶器包括横轴,其位于两个相对而置但相互分离的齿圈之间。横轴可沿纵轴线L移动以允许其与齿圈之一配合。这使得拔出螺旋钻仅沿第一方向旋转,或者与另一齿圈配合时,允许拔出螺旋钻仅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
根据另一特征,(一个或多个)齿圈形成在圆柱形基部的一个末端,该圆柱形基部的中心开口与纵轴线L共轴延伸,圆柱形的相对末端作为支撑表面。
在此构造中,拔出螺旋钻的基部有益地通过与纵轴线L共轴延伸的纵向杆而延伸。该杆延伸通过支撑齿圈的圆柱的中心开口,且其支撑横轴。该纵向杆及其拔出螺旋钻可沿纵轴线L移动一受限的距离,此距离由横轴与齿圈的配合限定。
在一特别有益的特征中,弹性复原装置设置成协助横轴与齿圈配合。
根据另一特别有益的实施例,开瓶器包括可被连接至把手的管状轴。该管状轴相对于纵轴线L共轴延伸。其结合圆柱,该圆柱保持适当连接的齿圈,齿圈互相共轴且与管状轴共轴。该管状轴还包括拔出螺旋钻的纵向杆,横轴设置在支撑圆柱之间。弹性复原装置为螺旋弹簧的形式,也位于管状轴内,以协助横轴与支撑圆柱之一的齿圈配合。
在此构造中,纵向杆通过基部有益地连接至拔出螺旋钻。该纵向杆从基部开始连续支撑以下部件:具有齿圈的第一支撑圆柱,横轴和具有齿圈的第二支撑圆柱,在纵向杆自由端的轴向螺钉,其与垫圈相关联,适于将该移动组件保持在管状轴中的位置。
在第一实施例中,螺旋弹簧被置于纵向杆的基部和与之相对的支撑圆柱的支撑表面之间,且适于使面对的支撑圆柱的齿圈与横轴配合。
在另一实施例中,螺旋弹簧被置于连接在纵向杆末端的垫圈和与之相对的支撑圆柱的支撑表面之间。垫圈可在管状轴中移动以协助横轴与面对的支撑圆柱的齿圈配合。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开瓶器包括管状轴,其一端装入位于把手内的盲圆柱壳体中。管状轴和把手通过螺钉连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卓越创新有限公司,未经卓越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5683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轧辊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氧传感器封装内钢罩的铆合机械手